本报讯(记者 陈杨 通讯员 任绪婕)当非遗遇上市井烧烤,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黔南州惠水县一家以蓝白交织的枫香染纹样装点店面的烧烤店引发关注。这家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光成父子参与设计的店铺,将枫香印染与现代餐饮空间完美融合,让非遗与烟火美食展开了一场别样对话。
枫香染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技艺以枫香树脂与牛油混合为防染剂,需经绘制、浸染、脱脂等10余道工序完成,成品蓝白相间,被誉为“画布上的青花瓷”。近年来,惠水县通过“非遗工坊+企业+农户”方式推动传承和发展,杨光成、冉光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发出百余种文创产品,并积极培养传承人。“枫香染这门技艺传到我已是第四代。”杨光成介绍,他开办培训班广授技艺。儿子杨智作为第五代传人,注重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既要保留文化内涵,也要符合当代审美。”
在这对父子的参与下,烧烤店内象征四季轮回的十二芒太阳纹、寓意“年年有余”的“鲤鱼窜珠”图案等枫香染元素随处可见。店主周梦娜说:“每幅作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制作耗时5个月。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如今,惠水枫香染已形成6家企业、20余家作坊的规模,带动百余人就业。随着“数说新遗”等数字化项目的推进,以及直播带货、AI设计等数字化手段的引入,这项古老技艺正加速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