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5月29日中午,炙热的阳光洒满大地,记者驱车拐过30多个弯,便来到了平均海拔2300多米的赫章县兴发乡轿顶山山顶。眼前,一排排光伏板布满山头,错落有致,在日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颇为壮观。
“这个光伏发电项目是贵州省最大单体山地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光伏的发电项目,于2020年12月28日投产运行,自并网至今,累计发电量3.94亿千瓦时,今年计划发电量2.32亿千瓦时。”赫章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云向记者介绍。
赫章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境内优势,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先后建成光伏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打造大山里的“绿电池”。不仅满足本地电力供给,富余能源还跨区域外送。
“2022年,韭菜坪风电发电上网电量1.72亿千瓦时,这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电网毕节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顾健说。
赫章县光热资源丰富,是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理想之地。记者了解到,赫章县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7个,装机容量35.5万千瓦,平均发电4亿千瓦时,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接下来,赫章县还将启动6个新的光伏发电项目。
光伏产业园正向农光互补产业迈进,既能产生发电效益,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让农业和新能源产业同步发展、深度融合,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打造成农光互补示范园区。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赫章县为了充分利用光伏园区土地,采用“清洁能源加绿色农业”一体化发展路径,将传统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转变为“绿色工厂”,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在光伏电站光伏面板下开始种植蒲公英、板蓝根、天麻等中草药等经济作物,这里长出来的作物也因阳光照射时间长,而经济价值更高。
“对于发展光伏旅游业,赫章也有新的思路。我们正结合全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目标,全力打造光伏复合发电项目,结合‘党建+光伏+旅游’模式,通过构建以养殖、特色农业种植等现代农业为第一产业,以光伏发电为第二产业,以休闲旅游为第三产业这种‘一地两用’,三产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交叉发展的模式,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带动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局面。”赫章县委书记颜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