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构建起“育树苗、繁种虫、叶结倍、花养蜂、林下种菌药”的林下经济集成增效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种好五倍子树 铺就富民幸福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唐怒娇

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村民为盐肤木树挂上倍蚜虫虫袋。

黄云 摄(贵州图片库发)

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村民在种植苔藓以繁育倍蚜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摄

在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倍蚜虫繁育基地,技术人员查看蚜虫生长情况。 李艳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盐肤木,又叫五倍子树,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速生树种。五倍子蚜虫寄生在其幼枝上形成的虫瘿,即为珍贵中药材五倍子;其花盛开时,花蜜和花粉丰富,是秋季良好的蜜源植物;盐肤木的种子可榨油,其根、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血的功效;在园林绿化中,盐肤木又可以作为观叶、观果的树种。

我省的大娄山区、武陵山区是盐肤木的主要产区。位于大娄山山脉东部的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绥阳县6个乡镇12个村和1个原国营茶场,保护区总面积达39.35万亩(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2.9万亩),保护区有社区群众2723户12043人,由于历史等原因,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群众生活在保护区核心区,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2016年,为实现生态脱贫,在贵州省林业局的支持下,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建立了1600亩盐肤木基地。起初,保护区管理局建立盐肤木基地只是为了帮助红河村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后来,在贵州省林业科学院邱建生研究员等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红河村开始种植苔藓养殖倍蚜虫(五倍子蚜虫),再通过倍蚜虫装袋挂树等手段,促进盐肤木结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红河村的盐肤木产业不断裂变,“五倍子+角倍”“五倍子+苗木”“五倍子+蚜虫”“五倍子+中蜂”“五倍子+林下菌药”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近日,记者走进红河村,了解当地科学利用森林生态资源,通过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动双赢,实现了从贫穷落后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转变。

--> 2022-06-02 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构建起“育树苗、繁种虫、叶结倍、花养蜂、林下种菌药”的林下经济集成增效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9688.html 1 种好五倍子树 铺就富民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