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全省5000多个工会驿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方位服务

“城市跑男”有了暖心港湾

外卖小哥参与城市治理。

美团小广播向骑手开展线上政策宣传。(省委组织部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6月24日下午2点,雨下个不停,刚刚在遵义仁怀市酒都商业广场完成一单送餐任务,饿了么平台的外卖小哥胡苓就近找了一家“仁人驿站”,倒了杯热水,找个位置坐下来,等待接单。

“现在在哪里送单,都能找到这样的驿站,夏天避暑,冬天取暖,雨天避雨,驿站就是我们‘移动的家’。”胡苓感慨,以前累了只能趁在餐馆就餐时歇口气,遇到突然下雨,一时找不到躲雨的地方,经常被淋得很狼狈,“现在这些烦恼都没有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他们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日前,记者探访全省各地工会驿站,找寻让这群“城市跑男”感受到城市温度、归属感的答案。

走进驿站,就像回家了

6月26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上午。在贵阳市南明区兰花都街道秀园社区,记者看到一间写着“新新驿站”的小屋,墙上挂有几行标语:“累了能休息,渴了能喝水,倦了能歇脚,热了能解暑,烦了能解压”。

临近中午,“新新驿站”迎来最热闹的时候,身着红、黄、蓝等各色工装的快递员和外卖员,趁着避雨的间隙进来吃饭、接水……补充能量。

走进驿站,热水、空调、按摩椅、充电设施、桌椅冰箱等一应俱全,除了简单休息外,还能在这里加热饭菜。

“我们也管这里叫‘小哥充电站’或者‘小哥驿站’,就是为了给新就业群体提供一个喝口水、吃顿饭、歇歇脚的地方。”秀园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萍接了一杯热水,转身递给正走进来的美团外卖小哥杨波。

“就像回家了一样,很暖心。”接过水喝了一口,杨波由衷说道。

在我省,如杨波一样的小哥还有很多。2023年底,我省把“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列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议题。围绕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个户外的“家”,各地在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采取“站店融合”可持续运营模式,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港湾。截至目前,推动全省创新打造“暖心驿站”“骑手之家”“小哥驿站”等5000多个工会驿站,为包括快递员、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在内的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喝水、充电、热饭等基本服务。

另外,建好驿站,做优服务。各地将其中一部分驿站升级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能够全天候提供服务,专门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电瓶车换电、快递物品中转寄存等服务功能。

是休息场所,也是心灵家园

晚上10点半以后,黔南州惠水县外卖小哥周吕吕的单子也少了,他就近找了一家“暖心驿站”推门而入,走到书架前,很快,找到了侦探小说,“订单少的时候我就喜欢看看书,尤其喜欢看悬疑、历史类的书籍。”

因为工作性质局限,周吕吕基本没有时间去逛书店或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久而久之,难免觉得日子单调乏味。“自从县里有了驿站,这里不但有很多书,还有网络,可以追剧、看电影,忙中也能在这里找到点乐趣。”

“在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小哥们的精神世界。除在各工会驿站配备充电口、饮水机、微波炉等必要设施,我们鼓励各驿站增设图书角,不断丰富书籍种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惠水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石玉霞说,该县先后打造了“新市民之家”“的士驿站”“暖心驿站”,以暖心港湾增强劳动者的幸福感、归属感,营造尊重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驿站跟着小哥建,服务围着小哥转。

今年3月,省总工会专门下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十个一批项目”,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急难愁盼,投入真金白银、推出暖心举措,构筑“保障、服务、关爱”维权服务工作体系。

眼下,我省各工会驿站正逐渐拓展更多功能,这里不仅是休憩地、“加油站”、连心站,也是为小哥们排忧解难的功能站。法律咨询、治理欠薪、就业帮扶、节日慰问、赠送意外伤害保障项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提供夏令营活动……小哥们的心愿清单正被各地工会驿站“签收”。

做好“随手公益”,回报城市温暖

“有一种感恩,是学会真心付出。”这是从事6年外卖工作的老员工杨光德在自己笔记本里写下的一句话。

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冠山社区的杨光德除了送外卖外,也十分关心社区志愿服务。

3年前,杨光德报名参加了社区“随手拍”“随手报”公益项目,担任“移动网格员”。在一次送外卖途中,他发现北门街附近缺少电瓶车停车位、充电桩,给周围的居民以及其他外卖配送员带来诸多不便,他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最终成功帮助该地新增电瓶车停车位40个、多头充电桩20个。

“我也是社区的一分子,能够尽微薄之力帮助社区变得更好,义不容辞。”杨光德说。

兼职“网格助理员”、看到安全隐患“随手拍”、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如今,在全省各地,越来越多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积极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黔东南州三穗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将外卖骑手、快递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转化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建立“骑治行动”志愿服务队,开展“骑手帮、骑手拍、骑手送、骑手宣、骑手带”五项行动。遵义市红花岗区创新推出“红色银行”积分管理平台,引导各驻区单位为新就业群体党员提供专属“红色账户”,建立“社区报到、参与服务、获取积分、引导激励”的闭环运行机制,引领和凝聚新就业群体在网格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创造更多价值。

从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到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多重身份正在被解锁,从双向奔赴走向双向融入。这股“新”力量,正从各个工会驿站汇聚,化身为城市里的一股暖流。

--> 2025-06-30 全省5000多个工会驿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方位服务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5439.html 1 “城市跑男”有了暖心港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