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罗甸响水村建设智慧牛舍,发展标准化养殖——

100头牛只需1个人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王维维

夏日炎炎,黔南州罗甸县罗悃镇响水村标准化牛舍里干净整洁,草料间、配料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养殖场管理员王小丸正推着三轮车为牛群添草喂料,牛栏里一头头健硕的肉牛正悠然嚼食草料。

“我们牛舍配备自动化饮水系统和智能化监管系统等,相比过去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现在这100头肉牛不仅有舒适的生长环境,还有专人负责投喂饲料、清理粪污、加工调配饲草等。”响水村党支部书记龙建政一边查看肉牛长势,一边介绍。

谁能想到,眼前这标准化的牛舍,以前却是一个闲置的蚕室。2022年以前,受限于硬件条件,村民只能在房前屋后的牛圈散养牛,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经济效益不高。

“以前村民自己在家养,不仅污水乱排、臭气熏天,而且地方有限,一个牛圈最多只能养3头牛,再加上村民养殖技术不足,扣去人工与饲料成本后收入只有几千块钱。”龙建政回忆道。

“环境要好起来,养牛要红火起来,规模化养殖很重要。”在外从商多年的龙建政,于2016年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2021年,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龙建政与村支两委一起,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农业增效、群众增收”主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鼓励引导群众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全力把肉牛养殖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如今,标准化养殖带来显著变化。“100头牛只需1人照料,并且全程有技术专家提供指导。饲料直接从厂家批发购买,一吨可节省几百元。多管齐下,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大幅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龙建政表示。

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目前,这座标准化牛舍已带动33户村民户均增收近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提升。随着有意向的村民增多,牛舍第二期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可容纳200头肉牛养殖。此外,还预留了30亩面积,用于草料与有机肥加工,将带动农户种植饲草、回收秸秆,实现种植养殖业有效衔接。

“牛经济”正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牛动力”。如今,响水村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通过统一采购牛仔、统一养殖流程、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供应药品、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品牌销售的经营管理方式,带动226户农户养殖肉牛,户均增收3000余元,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 2025-06-27 罗甸响水村建设智慧牛舍,发展标准化养殖——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5307.html 1 100头牛只需1个人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