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6月17日清晨,湿润清凉的山岚还未褪去,位于黔南州瓮安县岚关乡岚关村的贵州环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直播基地里已亮起灯光。
46岁的宋锡祥与妻子李兴群对着手机镜头展示着颗粒饱满的大米,一口纯正乡音倍感亲切:“家人们,一袋大米净重10斤,保质保量,包邮到家!”
直播间里,3个小时卖出上百单。谁能想到,这对向粉丝流畅推介、互动频频的直播夫妻,才当“村播”2个月。
去年8月,为照顾家庭返乡的宋锡祥得知村里在招带货主播,便开始接触。经过基地专业化的培训后,今年4月初,宋锡祥夫妻俩的直播间正式“上线”。
短短两个月,凭借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生动的直播风格,宋锡祥夫妻俩赢得广大网友的喜爱,在抖音上积累了6万多粉丝,累计为家乡销售了20余万件农特产品。
手机当农具、数据当农资、直播当农活……直播基地里还有10名来自附近乡镇的村民,像他们一样找到了稳定生计。他们通过公司培训后,走到镜头前,在乡村田野推介家乡的美好风物。
临近中午,直播结束后,基地直播部负责人王沛召集所有主播及工作人员进行复盘,对关键数据、直播细节、产品展示、主播话术、引流手段、排品策略等进行分析,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35岁的王沛是公司直播基地发起人之一,也是岚关村本地人。2020年以来,他一直在杭州从事电商,积累有丰富的电商行业资源。
谈及直播基地的创建,王沛说都是源于小时候与发小的约定。“我与另外3个发起人冯松、王维旌、白清伐曾说过,‘长大以后,如果发展好了,就回来为家乡作贡献。’这些年,我们四个人在外做电商都有点成绩。今年过年相聚时,我们就想到了小时候的约定。于是利用在外积累的经验,通过直播将瓮安及周边优质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王沛笑着说。
3月,4名青年将家乡与互联网牵线,以“直播+三农”为核心,联合农户、合作社及农业基地,通过电商直播推广地方农特产品。同时,通过拍摄制作短视频,充分挖掘地方民俗、非遗技艺、乡村旅游等资源,让“村播”成为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催化剂。
基地成立不到4个月,目前已上线直播间7个。每天清晨,在村子里的林间小道上,都可以看到“准主播”们勤奋练习的场景。32岁的袁寿平凭着一股拼劲,短短2个月就成了“销冠”,“已经开了50场直播,总成交额达400多万元,生活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