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6月20日下午4点,安顺市平坝区一家名为“尝鹅宫”的餐厅后厨飘出阵阵香味,厨师们在为晚餐备菜。
这家2022年开业的餐厅,主打平坝灰鹅全宴。看似寻常的餐饮店,却是平坝灰鹅产业发展思路转变的关键节点。
“我们的思路是以三产餐饮带动二产加工,再促进一产养殖的逆向化发展思路。”谈起这家餐厅,贵州智黔灰鹅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赞韬,解释餐厅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意义。
2016年,平坝灰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却始终没能形成产业规模。“以前平坝也搞过灰鹅养殖,但销售不见起色。”刘赞韬说。
面对“养了卖不脱”的困境,平坝区决定换个思路。平坝区属国有企业智黔灰鹅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不是建养殖场,而是投资建设“尝鹅宫”餐厅。
“以销售为导向,能卖多少,就发展多少,以销定产。”刘赞韬说,“除了平坝这个餐厅,我们在贵阳还有两家灰鹅卤味店,以及一些合作企业。我们根据线上、线下总销量来制定养殖量。”
逆向发展思维很快见效。刘赞韬表示,餐厅和卤味店运营后,每年大概能消耗2万只到3万只灰鹅。有了稳定消费端,养殖才有了明确方向。
“平坝灰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其发展一直‘小、散、弱’。”平坝区委常委、副区长罗平说:“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这个产业有品牌基础、有养殖传统、有市场认可,就是缺乏资金支持,而这恰恰是东西部协作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东西部协作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罗平说,“灰鹅产业链条长,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餐饮,带动就业多,投入产出比高。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共投入1400万元专项支持,就是看准了这个产业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平坝区安平街道金梯村的种鹅养殖场,4个鹅舍里共有近500只种鹅。鹅舍四周山环水绕,环境清幽。这个投资225万元的项目,款项全部来自广州市越秀区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建成后的养殖场通过租赁方式,交给企业运营,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
“目前我们有2个种鹅场和2个灰鹅养殖场,每年加上带动的养殖户,一年能有3万只左右灰鹅出栏。”刘赞韬说。
“不过,仅靠餐厅运营,销售量始终有限。”刘赞韬深知,要真正做大产业,必须延伸产业链。
在平坝区白云镇,一座超2000平方米的灰鹅预制菜研发中心即将完工,一楼生产线大型设备已安装到位,二楼研发实验室正在加紧装修。该中心将搭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攻关卤制工艺的研究和标准化工艺,实现灰鹅产品的快速研发和标准化生产。
“我们建设研发中心和屠宰中心,旨在扩大规模,生产跟灰鹅相关的包装食品、调料等,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丰富性。”刘赞韬说,“我们还在跟超市、生鲜市场等渠道洽谈,多方式扩大灰鹅产品市场占有率。”
灰鹅预制菜研发中心同样得益于东西部协作。2022年和2024年,越秀区先后投入198.7万元和225万元;2025年越秀区再次投入资金,精准支持平坝灰鹅产业发展。
“现在仅靠三产的餐厅和卤味店,只有500万元产值。”刘赞韬话锋一转,“随着7月末生产研发中心运营,明年加工厂建成并投用,加工端起来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越发完善,预计3年后,产值将达到8000万元。”
这个目标并非凭空而来。灰鹅预制菜研发中心投产后,最大年产能可达300吨,将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从活禽到包装食品,从地方特产到标准化产品,平坝灰鹅正依托餐厅引发的“逆向创新”,完成价值链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