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夏日,漫步在贵安新区河道旁,阳光倾洒在粼粼碧波上泛起金色的光芒,鱼儿在澄澈的水中自在穿梭,河岸两侧的绿树守护着宁静的水域。
贵安新区将强化水环境保护视为建设美丽贵安的重大任务,通过强底线、强治理、强机制等重点工作措施,水环境保持优良,8条主要河流及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100%达标。
强化管理 碧波重现
在主要河流边,常常能看到贵安技术人员的身影。“通过检测关键指标,我们可以初步评估该河段的水质状况,近几年的结果都很不错。”贵州瑞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采样员陈少聪说。
高峰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国勇看着清澈的河水,十分感慨:“以前这片河道岸边可乱了,大量生活垃圾导致河水也有异味。但这一年多来,河水变清了,岸边也干净了。”
曾经受到污染的河道,如今变得清澈,这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水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贵安新区强化规划管理,完成河湖名录复核,开展河流划界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为河流科学管理与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执法监管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利剑。“我们建立了详细的问题台账,对每个问题都明确责任主体,定期调度并实施销号管理,确保监管无死角。”执法人员邹金刚介绍。
科学治理 润泽城乡
当前,在贵安新区的60个行政村,一场农村污水治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走进高峰镇湖坝坎村厕污同治试点,村民方庭聪满脸笑容地指着田间说:“你看!处理过的水回用到田地里,为我们种植的蔬菜提供了充足养分。”曾经的污水如今变成了宝贵的资源,滋润着这片土地,也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秉持着科学、精准、依法的治污理念,贵安努力让每一条河流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工业污染,一直是水环境治理的“硬骨头”。贵安新区完成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纳管评估,强化沿河工业企业排污管理,防范工业企业向水体排污。
城镇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同样成效斐然。贵安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的大力实施,让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7.16%。
随着污水治理的深入推进,群众的环保意识也显著提高。在马场镇滥坝村垃圾分类投放点,村民邓文学正认真地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现在大家都知道要保护环境,不能再让垃圾污染我们的家园了。”
凝聚合力 全民护水
每天清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茅草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李章礼都会沿着松柏山水库库区茅草村段走走。“这里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不准钓鱼哦。”他总是耐心地劝离垂钓人员。
“不只是我,我们的村民护河意识都很强。”李章礼笑着说,“大家看到有翻越围网的游客都会上前制止,看到岸边有垃圾,也会主动伸手捡起来。”
为构建水环境长效保护机制,贵安新区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水环境保护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
在贵安新区的29条河流边,省级、市级、乡级、村级四级河长们各司其职,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就像河流的专属“守护者”,用行动确保每一条河流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态状态。
河流蜿蜒流淌,宛如一条条绿色的丝带,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清澈的河水、葱郁的河岸,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贵安生态画卷,为建设美丽贵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源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