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科研诚信监管体系筑牢创新生态“防火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随着《贵州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指引》《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相继修订印发,贵州逐步构建起“事前承诺、事中记录、事后奖惩”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为科技创新筑牢了“防火墙”。

过去,科研诚信管理面临诸多难点。贵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李一欣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普及诚信意识、开展系统化教育方面存在较大挑战。科研活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得数据造假、论文代写代发等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认定,同时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和执行难度也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贵州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强化科研诚信建设。李一欣介绍,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学校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签订诚信承诺书,从源头上强化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例如,在项目申报、研究过程、论文发表及成果转化等环节,学校对科研活动进行全过程记录,并定期评估项目进展,确保科研活动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推进。对于表现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团队,给予经费支持、荣誉称号授予等奖励;而对于违反诚信规定的行为,则根据严重程度采取警告、通报批评、取消科研项目资格或追回经费等惩处措施。此外,学校还将科研诚信情况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方案(试行)》,通过‘科研活动负面清单’形式明确禁止的行为,将抽象的道德约束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条款,避免因规则模糊导致的争议,为科研失信行为的认定提供客观依据。”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卫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巩仔鹏表示,明确的禁止性条款能够直接警示科研主体,降低非故意违规风险。他所在的团队正从事贵州特色中药民族药功效成分体内递送与PK—PD结合模型研究,通过全员签订《科研行为承诺书》、建立实验数据三级复核制度以及设置“诚信反思”环节等方式,不断加强团队诚信建设。

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院长胡祖权认为,《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责任分工和负面清单,让科研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清楚自身在科研活动中的职责,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诚信氛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在制度建设层面,贵州持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2022年,《贵州省科技管理部门科研失信案件调查处理工作指引》印发,规范财政资金支持科研活动中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流程。2024年,修订后的《贵州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诚信信息记录、评价、应用及负面信息修复规则,划定科研活动负面清单;同期出台的《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方案(试行)》,进一步细化科技系统内责任分工、负面行为登记及结果运用流程,夯实管理基础。

在全流程闭环管理方面,贵州创新推行分类承诺制度。针对科技计划项目,分类制定《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诚信承诺书》,明确科研人员、实施单位、咨询评审专家等不同主体在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各环节的诚信责任。通过签署承诺书,将诚信要求嵌入项目全周期,形成“事前承诺、事中记录、事后奖惩”的闭环管理模式。

近年来,贵州坚持把诚信审核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立项和受理的重要依据,对不符合科研诚信要求的失信行为主体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科研诚信闭环管理体系。2024年,贵州共对3000余个单位及1800余名项目负责人的诚信状况进行审核,其中17家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因有严重失信记录被取消立项资格。通过严把入口关,推动形成了“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科研生态。

--> 2025-06-1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3980.html 1 科研诚信监管体系筑牢创新生态“防火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