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黄果树瀑布是哪种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天河潭景区内标志性景观‘钙化滩瀑布’落差约为多少米?”5月24日晚,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延时服务,推出地质展厅观展和“答题探秘”活动,将专业地质知识融入趣味科普考题,为公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科学盛宴。
当晚,博物馆一楼大厅化身“地质知识竞技场”,近50组家庭踊跃参与答题探秘活动。从喀斯特地貌到古生物化石,从地质构造到桥梁工程,一道道精心设计的问题带领参与者深入探寻贵州大地的地质奥秘。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的廖姝禾同学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连续答对5道专业题目。她兴奋地表示:“今天的活动很有趣,这些问题都是我平时在博物馆学到的。我对古生物化石特别感兴趣,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地质知识,仿佛真的穿越到了过去。”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与者们走进地质展厅,从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到第四纪的人类文明,层层揭开贵州地质演变的壮阔史诗。廖姝禾的妈妈王女士说:“孩子从小就是‘博物馆迷’,对科学知识充满热情。每次有类似的实践活动,我们都会积极参与,这些沉浸式体验让课本知识更加鲜活立体。”
当天下午,省地质博物馆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程。主讲人以贵州独特的地貌奇观、世界级桥梁工程、古镇文化以及少数民族艺术为主题,多维度解读“山地公园省”的自然与人文密码。学员们化身“山水工程师”,动手搭建微型悬索桥,在力学与创意的碰撞中感受“天堑变通途”的科技魅力。
此次活动是2025年贵州省科技活动周暨贵州科技节特别板块——“探索科学奥秘,点亮智慧之光”主题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活动形式,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