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5月的贵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科学氛围。5月24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2025年贵州省科技活动周暨贵州科技节在贵阳拉开帷幕。
今年科技活动周和科技节期间,贵州设置了六大板块近百场活动,包括开幕式、交流合作、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教育、科技惠民以及科技工作者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大力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贵州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
为优化科技支撑环境,贵州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重点领域,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全力推进“科技入黔”,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驱动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贵州科技创新三项核心指标实现突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首次突破5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首次突破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1%。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贵州始终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凝聚各方力量,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打造系列科创科普赛事、实施基层科普行动和科技志愿服务,形成了大联动、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数据显示,贵州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从“十四五”初的7.22%提升到现在的10.31%。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影响力,贵州今年将科技活动周和科技节一并举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洪波表示,这两项活动不仅是全省科技界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盛事,更是贵州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的重要载体。
贵州省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开展以来,已连续举办24届,成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省性科技品牌活动,为提升贵州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普支撑。
而创办于2023年的贵州科技节,正在被打造成为贵州科技交流与创新展示的重要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首届科技节紧扣贵州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科技成果研发、关键技术转化、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高端决策咨询等方面展开,充分展现了贵州科技自立自信自强,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活动期间吸引了43位两院院士和省内外20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创造了贵州大型活动参加科学家人数之最。此外,还集中发布了320项科技成果,推介了116项成果,并达成66个项目合作。
科技工作者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学普及的主导力量。从“中国天眼”穿透亿万光年的深邃凝望,到“数谷贵阳”激活千行百业的数字脉搏;从“万桥飞架”创造人类奇迹到“生态贵州”绘就绿水青山的发展底色,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正以“闯”的胆魄突破认知边界,以“创”的锐气攀登科技高峰,以“干”的执着浇筑创新丰碑。
关注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周和科技节的重要环节。今年,贵州联动“科技工作者日”,开展了党政领导与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和优秀科技工作者集中宣传活动,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贵州将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加快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和良性循环。同时,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关键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贵州还将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与活力。通过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齐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