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初心如磐 匠心成林

——贵州茅台医院三年铸就医疗惠民标杆

贵州茅台医院全景。

夜色中的贵州茅台医院。

贵州茅台医院开展“才聚酒都·医心为民”大型义诊活动。

医生为患者实施左肾癌根治+腔静脉癌栓取出术。

张小珊 徐思雨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在遵义市赤水河畔的贵州茅台医院里,这句话被添加了新的时代注脚。

2022年5月24日,这颗承载着健康使命的种子,带着茅台集团“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的赤诚,扎根于黔北大地。三年来,茅台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仁心践使命”的理念,肩负起服务区域百姓安康、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而今,它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医疗大树,用年轮镌刻着2万余台次手术、80万人次诊疗的民生温度,在“健康中国”的宏图里舒展着蓬勃的绿意。

破土:朝着生命的曙光生根发芽

赤水河奔涌千年,见证过酱香浸润的传奇,如今又滋养着一片医疗高地的崛起。

时针回到2022年5月,随着揭牌仪式的举行,这座由茅台集团投资建设的三级综合医院,承载着“拓界革新”的雄心,通过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以多学科协同诊疗、个体化精准诊疗、全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特色,正悄然改写西南地区医疗资源的版图。

建设初期,质疑声如山谷回音般萦绕:酿酒企业何以托举生命之重?

这场革新之举并非简单的资源嫁接,而是一场医疗生态的重塑。2023年3月,北大医院专家团队带着“王牌学科”的基因来到茅台医院、扎根黔北。首期派驻的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专家,不仅带来了国际领先的微创手术技术,更将北大医院先进管理体系植入茅台医院的肌理。

而为了实现“综合实力达到省内一流,专科技术达到西南一流”的目标,茅台医院持续引进高精尖技术设备,优化配置,如飞利浦3.0T核磁共振、骨科手术机器人、富士7000型电子胃肠镜等。

比硬件更“硬”的,是医生们的专业素养。各科室勇闯生命禁区,实现多项重大突破,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妇科团队成功开展仁怀市首例“海扶”无创治疗技术,为更多的再生育需求女性带来希望;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输血科等多学科救治团队成功为一名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顺利生产,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保驾护航;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为高龄冠心病、房颤患者解除病痛;泌尿外科团队顺利完成仁怀市首例左肾癌根治+腔静脉癌栓取出术,为患者完整切除左肾肿瘤、完整取出腔静脉癌栓;神经科团队成功开展首例脑血管造影术,为脑血管患者消除多年头痛头晕症状……这些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庄严践行。

不仅如此,茅台医院还坚持作好顶层设计,综合考虑整体学科的结构和布局,摸清自身“家底”,扎实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在着力发展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的基础上,先后增设了医疗美容科、血液透析室等多个科室,扎实推动了学科体系化、精细化发展。

三年来,该院用“累计服务门急诊患者近80万人次,出院患者约5万人次;为高龄、危重患者等提供全程陪同就诊服务上千人次,累计开展手术2万余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约7000台次”的成绩单,将当初的问号拉直成了惊叹号。

抽枝:以质为魂雕琢医者匠心

医疗高地的生长,从来不是单株独木的孤傲,而是共生共荣的雨林生态。

2024年深秋,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茅台医院上演:一名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产科与新生儿科团队的协作下,通过气管插管、亚低温治疗等20天不间断救治,最终带着响亮的啼哭出院。

这场“生死时速”的背后,是医院构建的多学科诊疗(MDT)体系——联合多学科会诊,推动更多医务人员将新的诊疗手段运用到医疗救治的“实战”之中,将危急重症救治的“黄金窗口”从分钟级响应压缩至秒级响应。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茅台医院深谙此道,将“质量强院”刻入基因。走进该院,医护人员桌上放着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格外醒目。从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到病历书写规范检查,从三级查房到多学科会诊,每一项制度都化作守护患者安全的坚实盾牌。

近年来,茅台医院注重医务人员实践技能的提升,以“医师节”等医疗节日为契机,开展医务人员“三基三严”理论与实操培训。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实施”原则,以临床诊疗指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为重点,组织医院全体中级及以下职称医师、技师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把“规范”二字贯穿医疗操作的全过程。

此外,茅台医院还通过“师带徒”活动,探索建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传承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匠心与智慧。

而科研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引擎。茅台医院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致力于人才的持续性高素质发展。先后从知名三甲医院引进近60名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遵义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100余人,选拔聘任科室负责人近30名,完成746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高级职称占比52.69%。截至目前,全院开展各级项目15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3项;发表文章近80篇,其中SCI近20篇,核心期刊近30篇。

今年,该院还将与茅台学院合作,借助其平台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实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同时继续同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科研合作,为推动学科建设和医院科研创新综合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成林: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为民”初心

四月底的茅台医院,前来义诊的患者排起长队。茅台医院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眼科专家到院义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问题。

事实上,赤水河的浪涛声里,茅台医院的“为民”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当医疗资源下沉的春风吹拂黔北大地,这家医院,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着“健康中国”的基层叙事——让优质医疗不再遥不可及,让生命守护触手可及。

“我是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刚刚专家仔细看了我的检查单,说定期复查就可以,我心里踏实多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医生还这么负责”“现在看病越来越简单了,这是真正有利于群众的好医院”……活动现场,茅台医院收到的好评如潮。

这并非是茅台医院组织的首次义诊。早在2022年,建院之初,该医院就联合茅台包装车间第二党支部在包装车间开展“结对共建办实事 车间义诊暖人心”主题党日活动。之后,更是以创建“医卫有我”党建品牌为契机,以“医卫有我 守护健康”主题活动为抓手,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健康义诊、公益支援等任务中奋勇争先、作出贡献,倾尽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茅台医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130余次,向地震灾区和乡村振兴帮扶点捐献紧缺药品价值50余万元,每年坚持开展无偿献血、爱心助学等,惠及群众达数万人次。“医卫有我”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得到茅台集团党委认可,并于2023年获“茅台‘五心’党建示范点”和“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年在茅台集团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

“大爷,您现在的血压一定要注意,降压药要按时吃,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请及时告诉我们。”这是茅台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在医院,我们不仅是医护人员,也是陪伴患者共渡难关的亲友。”茅台医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真挚誓言,实施以整理、整洁、规范、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护理管理,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安心、舒心的就医服务。

春意盎然的小盆栽、一楼的儿童采血区墙上色彩斑斓的卡通贴纸、让准妈妈们更舒适的软垫座椅、防止老人摔倒的防滑地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实则蕴含着医院对患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与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样的关怀却不止于临床,在信息化建设的战场上,茅台医院同样书写着“为民”的篇章:电子病历系统实现诊疗全流程数字化追踪,医保移动支付覆盖微信、支付宝等多个终端,5G远程会诊平台让北京专家“隔空”指导手术,对诊后患者或接受特定服务的患者进行电话或短信回访,跟踪服务效果,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和诉求,更多立足“患者视角”,让看病就医在黔北大地上既温暖又高效。

三载春秋,初心如磐;万千气象,使命在肩。从赤水河畔的一粒种子,到枝繁叶茂的医疗大树,茅台医院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破界创新探路者,到健康服务新标杆的华丽蜕变。这里的故事,是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的交响,是制度创新与质量跃升的和鸣,当晨雾再次漫过住院楼的玻璃幕墙,阳光穿透中庭的弧形铝板,在地面投下年轮般的光影——这既是过往奋斗的印记,更是照亮未来的坐标。

(本版资料图片由茅台集团提供)

--> 2025-05-24 ——贵州茅台医院三年铸就医疗惠民标杆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2860.html 1 初心如磐 匠心成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