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珍情
“我想向你们分享我们学校的故事,期待有一天能与你们成为好朋友。”
——贵州三都
“我们真的很想知道你们那里更多的消息,期待你们的回信!”
——湖北武汉
这是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的“相遇不凡·黔鄂传书画”普特学生交流活动中的动人片段。通过书信和图画,这一活动打破了地域与身份的界限,让山里山外的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之间相互倾听、学习,增进了解,共享成长的快乐与梦想。
在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上,武汉理工大学第27届研支团志愿者播放了贵州三都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的视频,并分发了他们的信件。“尽管他们存在沟通障碍,但每句问候都饱含对友谊的珍视和未来的憧憬。”志愿者段康说,特校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文字中流露出的渴望,激发了附小学生们的热情,他们纷纷用文字和图画回应远方的朋友。
“他们会回信吗?”志愿者王芷妍说,附小的孩子们对素未谋面的朋友充满好奇。他们将眼中的世界融入信中、画里,带着问候与期待寄往远方。
而在三都特校,孩子们围住志愿者,讨论着50余封来自武汉的信件。“热干面是什么味道?”“这就是黄鹤楼吗?”信中讲述了武汉的学习生活、风光美景和特色美食,传递着友谊与温暖。
两届研支团志愿者用爱搭建桥梁,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在互动中增进友谊,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