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五一”假期,延安南路日均客流量约2000人次、旅游大巴80至100辆

旅游集散地“出圈”,交通难题这样解

在交警指挥下,多辆旅游大巴在花果园旅游大巴集散地有序停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摄影报道

随着进入贵阳的游客逐渐增多,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延安南路依托商圈业态丰富、酒店集聚、交通便捷、旅行社集中等优势,成为游客入黔的“首站”、串联全省的“枢纽”之一,单日旅游大巴数量突破百辆。

人流、车流增加,带来的就是周边区域交通压力,很多市民给“天眼问政”栏目留言,花果园如何让拥挤变有序?如何在“高流量”下保障城区交通秩序、提升市民游客的出行效率?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凌晨清障 错峰管控

这几天,虽然“五一”长假已经过去,但每天清晨6点,延安南路就热闹起来。

一辆辆旅游大巴整齐排起“长龙”候客,导游的吆喝声、游客的谈笑声、交警的疏导声、志愿者的服务声交织成一片。这些游客,95%来自省外。

“阿姨注意安全,到规定的集散服务点上车,不要在马路中间行走。”

“你好,马上有大量旅游大巴停靠,私家车请不要在这里停留。”

…………

天刚泛起一丝亮光,贵阳市交管局南明区分局七中队民警任海已开始一天的执勤工作。

“旅游大巴每天集中接送旅客时段在上午6点40分至7点半,下午4点30分至6点。”任海介绍,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延安南路旅游集散区域日均客流量约2000人次,旅游大巴80至100辆。

“为保障交通通畅、提升游客的交通舒适度,交警部门制定了相应措施。”

任海介绍,一是要求旅游大巴车在7点30分之前,即交通高峰期来临之前完成旅客接车,并要求旅游大巴车在延安南路、小车河路、遵义中路、都会大街进行分散停放,避免扎堆双排停放;二是大巴车接客即停即走,不能长时间停放;三是在车辆高峰期,加强警力部署进行交通疏导,确保该道路的畅通有序。

记者在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针对大巴集中候客引发的拥堵,贵阳交警建立“凌晨清障+错峰管控”机制,每日组织警力规范引导各类车辆停放,在周边关键节点设置固定岗,部署机动巡逻组,形成“定点疏导+动态巡控”立体管控网络,并动员周边居民、商户最大限度腾出道路空间,实现道路资源优化配置。

游客先等 车辆后入

为避免大巴车排队造成交通拥堵,保障市民日常出行,贵阳交警还创新实施“游客先等、车辆后入”的临停方案。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集散点开设16个接送站台并完善标识标牌,规划临时停车区域(延安南路、都会大街、遵义中路、小车河路双向、中山中路部分路段)。

同时,规范旅游大巴接送上下客流程,采取临停限时等措施,要求旅游大巴在15分钟内完成旅客接送,确保道路通行有序,周边广大居民正常生活。

智慧赋能 精准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智慧交通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贵阳交警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采用“视频定点巡查+无人机巡航+铁骑动态巡检”的立体监管体系,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交通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车流规律,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和临时管制方案,以科技赋能交通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南明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多家部门也在现场核查旅行社及旅游大巴车资质和证件,共同维护现场秩序合理有序。

接下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将持续关注旅游交通状况,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全力做好旅游交通保障工作,为游客和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

--> 2025-05-12 “五一”假期,延安南路日均客流量约2000人次、旅游大巴80至100辆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925.html 1 旅游集散地“出圈”,交通难题这样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