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让世界举杯 共饮黔酒醇香

——“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系列报道之四

2024年酒博会,贵州茅台展区。潘承丽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清 刘显玉

国内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增长空间逐渐收窄,对于贵州白酒企业而言,出海是必答题。

4月10日至11日,贵州省商务厅主办2025年白酒出海专题培训,吸引省内150多家酒企、300余人参训。专题培训班到场人数远超预期,不少企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正在筹谋把出海从构想变成现实。

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相关专家从白酒国际市场现状与趋势、白酒出口标准与要求、白酒出口管制政策解读与知识产权保护、白酒出口退(免)税政策解读等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

与其内卷 不如出海

当下,不少贵州白酒企业都在忙着同一件事:出海。仅遵义而言,白酒出口备案登记企业已经达到200余家;2024年,习酒、珍酒等26家白酒企业有海外营收。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白酒市场挤压式竞争,而全球烈酒市场空间巨大。

来自德国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烈酒市场总营收约52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2万亿元);至2027年,仍有望保持4.5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与其内卷,不如出海。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白酒国际化首席顾问张炸力,从事白酒国际化相关业务40年,见证过贵州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辉煌岁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茅台、习酒、珍酒、鸭溪窖酒、贵州醇等齐齐出口,海外销售额一度突破1000万美元,是彼时贵州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为贵州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5年,中国白酒或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年”,各大酒企在海外市场频频落子——

茅台计划围绕市场培育、产品体系、人才团队、渠道建设以及品牌文化等“六大体系”推动白酒国际化;

五粮液则将国际市场列为重点目标,提出“五个紧跟”的出海方法论:即紧跟中国经贸、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餐饮走出去;

习酒加快海外市场建设,产品已销往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

…………

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会长梁正说:“出海,曾经是选择题,现在是必答题,未来或将升级为‘生死题’。”

白酒出海正迎来一系列利好消息。

香港是内地白酒出海“第一站”,2023年白酒出口额中约30%通过香港转口至东南亚、欧美市场。“200港元以上部分烈酒税率由100%大幅减至10%。减税后,香港有望复刻2008年取消葡萄酒税后的路径,成为‌亚洲烈酒交易与拍卖中心‌‌,助推中国白酒加速走向全球。”香港华夏酒业协会会长邹乾源向参训学员分析了香港烈酒税降低对白酒企业出海的意义。

此外,拟于6月正式实施的《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是白酒出海的另一大利好。《白酒质量通则》通过标准化语言、工艺规范及国际化工具的应用,为中国白酒构建了清晰的技术与文化标识,不仅有助于降低国际市场认知门槛,更通过质量提升和形象统一,推动白酒从“中国特产”向“全球烈酒品类”转型。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在白酒出海专题培训会分享环节,来自海外市场的好消息让人振奋——

2024年,茅台集团旗下保健酒业公司根据海外消费者口感、审美喜好设计出“茅源酒-珍品一号”,销往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上市8个月,海外销量超过2000件。

近两年,习酒海外市场销售额增幅保持在30%左右。

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携手贵州一码进出口公司,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

“白酒企业出海急不得,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茅台用了70年沉淀,才有了如今50亿元的销量。”张炸力说,若将出口视为“救命稻草”,试图通过短期投入快速获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注定难以成功。

中国白酒自20世纪50年代开启国际化征程,近年来,出口稳步增长,从东南亚华人圈到欧美高端市场,身影渐显。但与威士忌等国际烈酒相比,其国际份额仍微不足道。

张炸力认为,即便当前中国白酒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在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国际市场对中国白酒的认知度仅为0.7%。而威士忌、白兰地等品类已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中国外运旗下中外运物流(贵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华,以啤酒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论证中国白酒出海需打“持久战”。“全球的啤酒头部企业用120余年时间结合中国的人文文化和消费习惯,才‘创造’出了中国市场,把啤酒文化、消费习惯融入中国。”

1900年至1949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啤酒在中国年产量不足万吨。如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消费国,全年啤酒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0%。

合法合规 深耕市场

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需额外应对‌汇率波动、关税政策、跨文化适配、长链物流及复杂支付体系‌等系统性风险。因此白酒出海需遵循“流程合规、渠道试点、市场深耕”路径,规避因资质缺失、标准冲突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联合国南南合作全球智库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杨琳为企业解析了白酒出口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她提醒企业,“不合规,产品将无法进入目标国。比起具体的市场开拓政策,更应先把流程和规则弄明白。”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在国外能否得到较好的保护,直接关系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杨琳建议有出海计划的企业,在产品策划阶段、即将进入市场之前,先启动商标申请。“单一国家商标注册之外,还可以通过马德里商标体系一次性覆盖多个成员国。”

白酒出海的浪潮已势不可挡,但这条征途既需要乘风破浪的勇气,更需要稳扎稳打的智慧。正如培训专家所言,这是一场代际接力的马拉松。唯有以“慢不得”的紧迫感抢抓先机,以“急不得”的耐心深耕市场,以“大意不得”的严谨规避风险,中国白酒才能真正从产品出口走向白酒国际化,让世界举杯共饮这一缕东方醇香。

--> 2025-05-09 ——“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系列报道之四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793.html 1 让世界举杯 共饮黔酒醇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