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铜仁万山区万仁汽车生产车间内,技术员在组装线上安装电池、电机。肖浩 摄

李烨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在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中锻造提升竞争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奋力展现活力贵州新风采。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贵州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后发追赶的关键抉择,对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助力国家战略实施的坚实支撑。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中,贵州可依托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电商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贵州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三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特色优势,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发展壮大,把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产业品牌,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四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贵州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五是增强开放合作能力的重要载体。首先可促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贵州更好地对接国内国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投资。其次可提升产业外向度,发展外向型产业,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贵州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六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涵盖多个领域和层次,既需要高端的技术研发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产业发展带动企业效益提升,进而增加员工收入。同时,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居民创造更好生活环境。

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发挥后发优势,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着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加速形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幅蓬勃发展的产业新画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一是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将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紧贴国家战略,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围绕“六大产业基地”,锚定“3533”重点产业集群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巩固提升现代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白酒等优势产业,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健康医药等特色轻工业,滚动实施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24年,工业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2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7%;工业投资增长11.3%,工业投资占比达到34.1%,为近10年最高水平。二是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优特色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迈上了新台阶。三是旅游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将旅游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依托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强化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一流旅游城市“两大支撑”,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开发新场景、打造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旅游发展态势欣欣向荣。2024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0.4%、13.3%、81.8%。四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速。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出台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措施,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开放包容的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12597.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五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加快发展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加快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电动贵州”。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国产化智能算力全国领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北斗等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路径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日,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项目科学论证严格决策,守好安全生产底线,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更大成效。为此,贵州应立足省情,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赋能、开放合作”的战略导向,以创新破瓶颈、以绿色树标杆、以开放拓空间,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之路。一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将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在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二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数据存储、挖掘、分析、流通、交易等上下游产业,全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相关企业集聚,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三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塑造产业发展新范式。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要加强开放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省内产业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产业跨区域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举办各类产业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兴业。同时,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贵州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要完善政策体系,营造产业发展新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出台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专项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为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党委委员、管理学院院长)

--> 2025-05-0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540.html 1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