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常住人口增量全国第一 贵阳凭什么

(上接第一版)

“贵阳实行‘零门槛’落户,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窗口7×24小时办理服务,相关人才享受租房、创业、购房等补贴。”贵阳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李达锋介绍,2024年,贵阳贵安由市领导领衔包保,到80余所高校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并通过“筑人才”APP等,将19.72万个优质岗位推送给各类人才。

源源不断将岗位“送上门”贵阳贵安底气何在?

底气在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等六大重点产业蓬勃兴起,数字经济不断壮大,“中国数谷”名片越发响亮。2024年,贵阳生产总值达5777.41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占我省GDP比重达25.5%。而在2021年,贵阳GDP为4711.04亿元,占到全省的比重为24.1%。

底气在于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

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处处长李燕表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贵阳贵安积极开展帮助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找订单、增融资、降成本、强基础、提干劲“五帮”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一日办”“一周办”“一月办”政务服务,简化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2020年3月底,贵阳贵安实有经营主体57.55万户;到2025年3月底,贵阳贵安实有经营主体108.7万户,与2020年相比增长88.87%。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2024年9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显示,贵阳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

以文为魂的“留量”之城

在贵阳一家银行上班的高菊至今无法忘怀2023年的夏天。

彼时,还在新疆念大学的她受邀到贵阳旅游,短暂的旅程让她领略到“爽爽贵阳”的独特魅力。“路边音乐会热闹非凡,青云市集火树银花,还有各种美食,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

尽管家在云南,2024年,当高菊在招聘会上得知有贵阳的工作岗位,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

“有人被爆火的越界影城留了三天,我却被贵阳留了下来。”高菊戏剧般的“留筑”经历,折射出贵阳文旅在人口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贵阳贵安做好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的“六爽”文章,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不断涌现,路边音乐会、越界影城等“火爆出圈”,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城加快迈进。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贵阳贵安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群众文化、历史文化等历久弥新,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避暑之都、生态之城、中国数谷、心学高地等城市名片声名远播。2024年,贵阳接待旅游总人数16941.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

“我对阳明文化一直很感兴趣,来贵阳旅游时在这里买了房,退休后我就常住这里。”在北京人孙朝英看来,贵阳拥有“内畅外联”的城市交通体系,长期居住并没有落差感。

“何必去远方,美景就在身旁。只要选择贵阳,贵阳就会成为你圆梦的地方。”云贵高原上的明珠贵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目前,贵阳已连续四年实现净增人口10万人以上。这座西部城市正争取到2035年人口达800万至1000万人,建成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 2025-05-0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426.html 1 常住人口增量全国第一 贵阳凭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