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劳动者之歌]杨金华:载誉归来再出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当晚,全国劳动模范杨金华便踏上了归乡的航班。次日清晨,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

“五一”假期临近,作为“村BA”后花园的阳芳村即将迎来客流高峰,老旧房屋修缮、环境品质提升等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身为阳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华深知责任在肩,容不得丝毫懈怠。

汽车缓缓驶入村寨,锣鼓声、鞭炮声与欢呼声交织成热烈的欢迎曲。村民们自发夹道迎接,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面对簇拥的人群,杨金华略显局促地摆摆手:“还有好多事等着做,正常开展工作就行了,不搞这些……”简短话语间,藏不住他一心扑在乡村建设的实干情怀。

14年前,彼时的阳芳村道路泥泞、信息闭塞,村民守着青山过穷日子。而如今,这里已蝶变为产业兴旺、游人如织的乡村振兴样板。蜿蜒的沥青路串起白墙黛瓦的苗家院落,民宿、农家乐门前车水马龙,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羊肚菌、五彩大米等特色产业蓬勃生长。村民们心里明白,这场巨变的背后,是杨金华十四载如一日的坚守与智慧。

受父亲(曾任阳芳村党支部书记)的影响,2011年,35岁的杨金华放弃城市打拼的安稳生活,返乡担任村民组小组长。他凭借在外积累的经验,雷厉风行推进人饮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升级等民生项目。当贵州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时,刚当选村委会副主任的他迅速捕捉机遇,带领村民建起苗家鼓藏场、风雨长廊和标准篮球场,让村庄初具旅游雏形。

2016年脱贫攻坚战役中,杨金华与驻村第一书记杨斯瀚深入调研,决定发展红米种植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白天挨家挨户走访,夜晚组织院坝会算细账:“一亩红米能增收800元,村集体还能分红!”在他的努力下,48户村民试种25亩红米,当年便实现收入23万元。当市场波动导致红米滞销时,他又果断转向五彩大米种植,意外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为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此后,杨金华不断拓展产业边界:引进企业打造巴拉芳华农业示范园区,种植羊肚菌、丝瓜等特色作物;争取政策支持开办民宿……

面对荣誉,杨金华说:“只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比什么奖章都重要!”

--> 2025-05-0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413.html 1 [劳动者之歌]杨金华:载誉归来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