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中腹地安顺市,每当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的灯火如同繁星般点亮山城。这璀璨光影背后,有一位默默守护电网28载的“安全卫士”——安顺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网调控班班长杨强。他既是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的“点子王”,也是把论文写在岗位上的“实干家”。
2021年夏夜,调控中心办公室的灯光亮到凌晨三点。杨强伏案疾书的身影被窗外的月光拉得很长,他正在起草关于《利用风光水的清洁能源建设及消纳系统,实施“清洁能源削峰”优惠电价,降低发电领域的碳排放量》的合理化建议。
经过反复研判和数据分析,他创造性地提出“清洁能源削峰”电价机制。这份凝结着智慧的建议不仅获得贵州电网节能降碳建议一等奖,更撬动了300亿元能源投资,关岭、紫云、普定等地的清洁能源项目次第落地。
2022年,面对新能源消纳的难题,杨强为安顺争取到南方电网新能源“水光互补”特色示范基地建设的机会,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全力攻坚,经过560多个日夜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调度运行控制策略技术研究》科技攻坚成果,已累计新增新能源电力消纳385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16万吨,今后每年可新增新能源消纳1.88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66万吨。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杨强带领团队完成了“安顺电网网络综合防误功能”建设,在全省领先常态化实施“远方程序化操作”,使效率提升3.28倍,仅2024年用程序替代人工操作用时约1321小时。
安全运行5000天!这是杨强班组创造的成绩,在这个被称为电网“中枢神经”的地方,杨强创造了独特的“红灰榜”管理法:每周通报工作质量,每月公示典型案例,大家相互帮助,杜绝违章,确保了电网长期安全运行。
在同事眼中,这位较真的班长也有温情一面。每当雷雨季节来临,他总会备好姜茶和宵夜;新员工第一次独立值班,他会默默陪到深夜。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除夕夜,杨强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却在监控屏前守到新年钟声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