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积极培育文明新风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青年志愿者向侗族群众宣传文明新风尚。 李长华 摄

刘琴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明确要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近年来,贵州结合本省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积分超市等特色治理措施,取得较好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多维发力才能进一步提升移风易俗效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增强对文明新风的内心认同,提升治理效能。通过长期引导和实践,实现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认同的转变。注重精准性和长期性。充分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真实需求,避免机械的命令式传达、形式化开展,通过有效的全过程参与,让群众知晓利弊,自主商定现有资源配置下的对应方案和规则,实现治理成本和违规率双降;结合本村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着手,不宜概而全、杂而繁;每个村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社会问题各不相同,从具体问题着手有的放矢,提高执行实施,能有效避免形式主义和资源浪费;治理措施切忌急功近利,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努力,重塑村民内心习俗文化认同,才能促成新的社会风气。创新开展数字时代的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激发治理内生动能。通过平台建立村级视频号、活动号、村务治理群等新载体,精选推送反映本地风土人情、时代变迁和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内容,尤其是由本地村民立足本土创作的各类作品,以文化浸润和礼仪创新的方式引导村民思考和实践,激发其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群氛围,形成社会习俗迭代演进的内生动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村务统筹服务的物质基础。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高效利用。科学修订集体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严格执行和优化管理流程,清理整治长期无偿占用或不合理低价发包、租赁集体资产的行为,并对清理出的资产盘活利用;科学设置村民参与监督路径,确保资产使用公开透明、项目资金管理民主规范,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探索多元参与路径,构建多方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村联合、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方式,整合资源资产,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探索股权型、劳资型、合作型等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村集体与成员之间上下联动、多元互动、共利共享的新型集体经济利益共同体,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强发展活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效能。通过筑巢引凤、股权激励等方式吸纳各类人才加入,让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支撑;通过定向委培、“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构建系统化、常态化、实战化的培训机制,提升本土人员的综合能力;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以文明新风维系乡情礼序。移风易俗需在“破旧”与“立新”中同步推进,通过传承与发展稳定乡村文化的内核,实现其在乡村生活中的代际传递、社群动员和文化融合功能。持续挖掘与保护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乡村文化和民俗的详实调查与系统收集工作,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完善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村史馆、非遗馆、文化活动场馆等;推动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促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文化活动是增强村民交流互动、促进邻里和谐、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载体,与乡村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文体活动有助于培育文明、和谐、向上之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在以“新风”代“旧俗”对比之下,能更客观审视陋俗废改的必要性,进而自觉约束行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

--> 2025-04-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175.html 1 积极培育文明新风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