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医药产业

凃华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功能定位、实际贡献、特色优势,建立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为此,高校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服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进一步深化“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为贵州民族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固本培元优化人才培养。准确把握教育“三大属性”“六大特质”等核心思想,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融互通。在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增设“医药领域的中国贡献、贵州贡献”专题,开设“医药伦理与法规”等必修课,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用药进社区”“健康进乡村”等志愿服务,将“医者仁心”理念融入课程实践,增强理想信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贵州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定期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进一步优化药学拔尖创新人才班及制药工程“新工科”卓越人才班的培养模式,增设贵州医药产业专题板块内容,与省内医药公司、医药种植加工基地建立教学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实施“三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苗医传承人),探索“实验室—车间—基地一体化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立体化培养体系,以“一制三化”理念,培养支撑贵州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守正创新强化科学研究。聚焦健康难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针对胰腺癌、乳腺癌、肺腺癌等难治性肿瘤,开展多维度研究。在抗胰腺癌研究中,贵州大学药学院专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超声激活的靶向SOS1降解剂,利用超声精准调控药物释放,增强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杀伤能力;在乳腺癌领域,研究构建双药协同纳米靶向载药体系,通过纳米递送技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实现化疗药物的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针对肺腺癌,深入研究了TRAF6-NUCKS1信号轴调控AKT核激活的机制,揭示了其在肿瘤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开发新型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创新性构建了基于核酸恒温扩增反应的线粒体5hmC原位成像分析方法。通过对汉防己乙素衍生物HL23的结构优化,提高了其靶向EGFR变构位点的抗肿瘤活性,并系统评价了其药效与安全性。基于SHP2“门闩”型变构位点,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抑制剂,为克服肿瘤耐药性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贵州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抗肿瘤活性研究中,对苗药、侗药等民族医药进行系统筛选,利用高通量筛选和分子模拟技术,挖掘具有抗癌潜力的天然产物,并通过结构优化提升其成药性。重点聚焦省内制药行业的痛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加强抗体药物、生物正交化学生物学、基因编辑及治疗性疫苗技术等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应用,形成关键性科技成果,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在中药一类新药“阿可拉定”的原料药淫羊藿素的工业化制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科技服务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服务贵州医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聚焦民族医药传承创新,深入开展贵州苗药等民族医药的现代化研究。系统开展苗药活性成分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及质量标准研究,推动符合要求的苗药品种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开发苗药新剂型和新产品,推动苗药从传统经验用药向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赋能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省内龙头药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中药材种植环节,深入开展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及产地加工技术指导,提升中药材品质;在精深加工环节,重点突破中药提取、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在市场推广环节,参与制定苗药行业标准,推动贵州民族医药品牌建设。通过举办产业论坛、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贵州中医药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产业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 2025-04-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1174.html 1 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医药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