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这些年来,一系列“村”字号活动在贵州广袤乡村火热开展、创新不断,以少数民族特色和非遗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借助球场、马场、T台、舞台等场景,搭乘新媒体跨山越海,传向世界。
在我的家乡黔东南州榕江县,有一个孵化于村里的民间足球赛事——“村超”,2023年在网络火爆“出圈”,得到了许多的关注,作为深度参与其中的一份子,我内心倍感自豪。
很多人问我,“村超”的成功得益于什么?我想,这和黔东南多彩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独特性密不可分。
来自大山里的青少年对足球运动并不陌生,榕江足球传承的历史有近80年的时间。在我童年时,特别是春节期间,县城的街道社区及附近很多乡镇的村寨间都会举行小型的足球比赛。
而今,“村超”就像一扇门,让更多人知晓榕江、看到榕江,也让榕江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后来,在黔南州三都自治县的邀请下,我们又打造了“村马”。三都拥有传承多年的赛马传统和独特文化,文旅发展潜力巨大,我和团队开始配合县里整合资源打造“村马”,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商业与旅游价值。
在三都自治县委、县政府指导下,我把从“村超”获得的灵感和多年在外做品牌活动积累的方法经验,配合县里探索“村马”背后文化故事的力量,展现水族赛马历史、骑手故事,将其融入赛事宣传,让“村马”的比赛不只是单纯的竞技,更是一场文旅盛宴。
我常想起,小时候父亲发表过一篇写“竹”的文章,时至今日好像明白了其中的真义:最初几年里,竹的成长非常缓慢,它的根系在土壤深处不断延伸,汲取着每一滴珍贵的水分和营养,只为破土而出、拔节向上的那一刻积蓄力量。
无论是“村超”“村马”,还是“村BA”“村T”“村歌”“村晚”等,百花齐放的乡村是贵州新时代展现的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