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在贵州的峰峦叠嶂间,总有一抹红色在流动——它是长征精神的薪火,是数字艺术的创新,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作为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的总导演、总设计,我与贵州的缘分,始于对红色文化的敬畏,成于这片土地给予的无限灵感。
“红飘带”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的重点建设成果,开创了红色文旅与研学的新范式。走进“红飘带”,历史不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一场可触摸、可参与的时空对话。
“红飘带”的设计是一场对贵州红色文化基因的“破译”。初到贵州时,赤水河畔的红紫色泥岩让我震撼,那是千万年地质运动的沉淀,是红军长征路上跋涉过的颜色。我们将这种“贵州红”融入建筑肌理,让场馆本身成为大地的延伸;而场馆内部,提取的贵州地貌特色,通过数字科技的方式解构重组,让观众在行走间,仿佛穿梭于历史时空与自然秘境之中。
贵州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而数字技术的革新,让历史叙事有了突破时空的可能,通过“红飘带”,我们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红飘带”的成功只是开始,它承载的不仅是红色记忆,更是一种启示——当前沿的科技遇上深厚的文化,当艺术家的创造力遇上贵州人的热忱,这片土地便能生长出无限可能,我愿继续做一名“贵州故事的讲述者”,将山川的回响、民族的智慧、历史的壮歌,转化为世界听得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