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郑芹 文弋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沉睡的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在布谷鸟的鸣叫声中苏醒过来,开启了一天游人如织的热闹时光;当明媚的春日阳光洒向一个个特色工坊,身怀绝技的匠人们手指翻飞,将新时尚镶嵌进旧手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惊艳了世人的目光;当夜幕降临,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万家的璀璨灯火里,藏在巷子里的千年民族文化,吸引游客们一探究竟。
春和景明,当四方宾客涌入多彩贵州,“最炫民族风”稳稳拿捏春游流量,不远千里而来的游客们一睹民族文化风采后,总能乘兴而归。
贵州劲吹“民族风”的背后闪耀着农行贵州省分行赋能民族地区发展的耀眼光芒。
扎根多彩贵州,该行紧扣“农”字特色,秉承服务“三农”使命,主动深入民族地区,参与民族地区发展,以“穿透式”帮扶,支持民族地区创新传承民族文化、做强产业升级、做优金融服务,投入超千亿元激活民族地区发展新动能。
以初心守护“匠心” 助民族文化传承
4月1日,清脆、欢快的侗族琵琶声从肇兴月堂琴制作室飘出,动人心弦。步入室内,大小不一、新旧各异的侗族琵琶悬于墙面。
“农行20万元贷款支持我开了这间制作室,让我的制琴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侗族琵琶制作人陆东辉说。
顺着道路驶入肇兴侗寨,老远就听见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传出,负责人陆勇妹乐呵呵地与顾客聊蜡染、挑服饰,忙得脚不沾地。
“农行利率低、放款快,大大加快了我研发特色文创产品的速度。”陆勇妹说。
“舞水云台”公司负责人龙禄颖正清点从意大利米兰带回的展示服饰,统计最近的订货量。
“服饰研发资金需求大,农行一次次将服务做到了我心坎上。”龙禄颖说,在她创新苗绣技艺的路上,农行1000万元资金助其将苗绣融入现代服饰,勇闯中国时装周等顶尖时尚舞台。
在拥有璀璨民族文化的贵州,陆东辉、陆勇妹、龙禄颖等一批匠人既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他们传承并创新着先人们智慧和匠心,让民族文化得以在多彩贵州历经千年仍生生不息,更带动民族地区共赴繁荣之路。
为匠人定制精准化金融产品,该行相继推出“苗银e贷”“苗绣e贷”等产品投入超3亿元助匠人传承指尖记忆。
该行还与民盟贵州省委等相关单位联手,主动贴息、加速审批,开辟低成本融资的“绿色通道”。
以果敢守护“恒心” 助产业开花结果
“没有农行就没有公司的今天!”4月1日,握着前来回访的农行施秉支行行长陈鹏的手,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代金言语间满是感激之情,说话间,他的思绪飘回30余年前。
1993年,张代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太子参经济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很适合在施秉种植,便果断辞去稳定的工作,准备大干一场。但创业的资金从哪里来,张代金心里没了底。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决定去农行碰碰运气。没想到,听说张代金要发展太子参产业,农行毫不犹豫地给他贷了5万元。
有了农行提供的“第一桶金”,白手起家的张代金放手一搏,从山东引进种植技术,培育优质品种“施太1号”,以“无中生有”的魔法让太子参产业在施秉牢牢扎下了根。
此后30余年,该行陆续放贷超1亿元,助张代金的企业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当地群众奔向富裕新生活,并助施秉摘得“中国太子参之乡”的称号。
“很多人说农行胆子大,其实是我们很看好太子参这个产业,相信它能带富一方。如果能以金融为杠杆撬动一个大产业,为民族地区发展找到‘路’和‘桥’,我们肯定不会错失机遇。”农行施秉支行行长陈鹏笃定地说。
长期扎根民族地区,贵州农行人敏锐地发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太子参、天麻、苗药等“土特产”在民族地区品质更好、经济价值更大,产业带动效应极强。
发挥与生俱来的“三农”基因,农行贵州省分行从苗侗山珍入手,为民族地区量身定制“一县一品”“一县多品”金融支持模式,创新“中草药仓单质押贷”等产品,助力特色优势产业向阳而生。
同时,该行因地制宜推出“产业链+农户”“整村推进+多户联保”等模式,让农户背靠产业链、信用村轻松融资干产业,“造血式”帮扶让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火力全开。
除农业特色产业外,该行还紧盯民族地区日益火爆的文旅产业,聚焦贵州特色民俗、乡村旅游、文旅创意等领域金融需求,创新“乡旅贷”等金融产品,补齐民宿、旅拍等旅游业态,投入超410万元助民族地区收获“网红”热度,留下“长红”关注。
如陆续投入近2000万元,帮助黔东南州丹寨县银匠村拉快建设进度;放贷4.35亿元,赋能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民族味更浓。
“每当我遇到资金困难,农行都坚定地向我伸出手。他们是非常了解民族地区发展需求的银行。”丹寨县银匠村负责人王国春说。
以温情守护“民心” 让服务温暖便捷
3月31日,对于肇兴侗寨里的商户来说,办贷再也不用驱车2小时到县城了,当天在寨子里落户的农行贵州省分行乡村振兴服务站就能一站式办理。
这样的服务站在民族地区远不止一个。伴随经济发展,民族地区金融需求也随之升级。
秉承哪里有需要,农行就把服务延伸到哪里的理念,该行主动盘活行内外资源,及时调整服务布局,一方面在台江县、西江千户苗寨等地设立农行网点,专门开设苗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服务窗口,上线指纹签名功能,配备移动智能设备,让不会说汉话、不会写汉字的老百姓共享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在无网点覆盖的民族地区,该行与供销社、村委会合作,在人流量较大的供销社、超市、民宿设立“乡村振兴服务站”,并选派既懂民族语言又熟悉业务的农行人,每周定期到现场办理业务、答疑解惑,让更多惠民利民的金融政策和产品“通村达寨”。
以此为支点,贵州农行人还将农行服务的同心圆画得更大一些。
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乡村振兴服务队……一批农行人走村入寨,到各族群众家中讲解个人存款、农户小微信贷、防范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把专业、温暖的农行服务送进大山深处,铺到老乡家门口。
多彩贵州正芳菲,在农行助力下,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豪迈恢弘,旋律激昂,一幅景美人和、产业兴旺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