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两年前的2月14日,周之江在中国有名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了一门年度日更的课程,题目叫做“安神晚课”,他在“发刊词”里说,这一年至少会“安利”300本以上的书。
等到这个三百六十五天日更的课程做完,周之江很笃定地说,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曾问过周之江,本质上,“安神晚课”就是一个面目新颖的关于阅读的课程,即用自己的方式,把读过的书精挑细选和个性化调制后,跟听众讲述。
他的回答是,的确如此,总体还是一个关于书籍、关于阅读的音频栏目,不过,切入角度也许稍微有些特别,在课程的“发刊词”里,有过解释——
所谓“安神”,就是字面意思,安定心神。
所谓“晚课”,我想带给你的,是知识的偶遇和重逢。我会从那些让很多人心神不宁,焦虑不安的小话题说起,但通常都会拽出一本书或者几本书来,有的书也许还十分冷门。我会努力带着你,跟日常生活稍稍拉开距离,我负责古今中外,东拉西扯,保证有趣,力求轻松。而你,放轻松听就好。万一要是听睡着了,那正遂我愿。
这个晚课,它不是上课的“课”,而是我的功课,接下得到这份工作任务,我保证,做一个真诚且靠谱的朋友,未来一年,从周一到周日,每晚如约而至。
周之江说,说白了,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通过书籍,带来一点所谓心神的安抚。
数字化时代甚至不妨说是AI时代,是不是得重新定义阅读?
周之江的回答很肯定,在他看来,当下这个时代,阅读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正襟危坐,甚至也不局限于语音听书,广义上的阅读,也许应该把影视剧、纪录片、音视频课程乃至于短视频产品等等都涵盖其间。说到底,阅读的驱动力是好奇心,使用什么介质阅读,通过什么方式阅读,也许本来就不该被狭隘地框定。
但周之江也认为,尽管如此,传统的阅读,仍无法被其他知识传播方式取代,“面对一本书的时候,有某种独属于阅读本身的节奏,而且是读者自己把控的节奏,要知道,这个读书的过程,会伴随着停顿、回味、思考,时不时还需要暂停、回溯、咀嚼甚至是反刍,而听音频、看视频,你会不自觉地跟随,换句话说,会被带节奏。”
不过,只要愿意阅读,总归是一件好事,今年春节前,周之江曾拟了一副对联:“日日皆是好个我,年年可听五车书。”
“古人所谓五车书,是竹简五车,印成现在的纸质书,搞不好还不到五本。一年读或者听五本书,这个要求可不高。”周之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