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刘蓝婴
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正在不断深化“数字上海”建设。贵州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在习近平总书记“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精准指引下,一场横跨沪黔两地的数字经济“双向奔赴”拉开帷幕。
4月初,24家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企业来黔考察交流,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数字新动能。
4月21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到上海调研考察,围绕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产业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等与相关企业交流。
密集务实的交流互访,恰逢其时的“双向奔赴”。特别是月初的入黔考察交流,来的是上海信息化标杆企业,看的是贵州发展靓丽名片,对他们的采访,给我们不少启示。
缘何贵州?
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会长戴剑飚一语道中合作共赢三个关键:其一,贵州抢占先机,名声在外;其二,沪黔各有优势,产业互补;其三,贵州有服务,企业有信心。
“政策机遇+资源互补+服务保障”的三重引力,成为企业家们不约而同的选择逻辑。
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司梦蛟道出了此行的重要来由。他说,“协会里有许多企业家参加过数博会,他们对贵州大数据评价很高,大家决定来实地看一看。”
据了解,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成立于2013年12月,是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共同组成的社团组织。
此次参与考察的企业,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是中国第一家云计算科创板上市公司,有的构建了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智能法律服务平台,有的承担着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区建设管理重任,有的打造了国内第一批专业的大模型交付团队……涉及智算、数据安全、场景应用、AI训练等多个领域。
梳理发现,今年3月初,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到上海开展招商考察,拜访了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和有关企业,就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进行深入对接。
“贵州与上海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热忱欢迎上海企业到贵州投资兴业,在算力服务、数据标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沪考察期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宗尧抛出橄榄枝。
贵州和长三角在合作帮扶和产业协作上有深厚情谊。近年来,贵州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寻找着力点、突破口,“走出去”展新貌,“引进来”强联合,“牵手”长三角共赴中国式现代化之约。
此次考察将主题定为:深化沪黔交流合作,共话数字产业未来。可以看到,沪黔携手迎来新的机遇。2024年,在上海举办的贵安新区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洽接会也释放出信号,当时智算中心、大模型、人工智能成为洽谈重点。
为何选择贵州,企业家们还道出了一些特殊来由。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勇在会见时说,他毕业后的第一桶金就是在贵州赚的,带着这样的情感,二次创业后再次选择贵州,并且带着上下游企业一起,希望以贵州算力+法律数据,重塑法律服务,带动行业发展。
另一位企业家则感叹,“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抢先机至关重要。我们沿海地区IT行业都挺‘卷’的,来到贵州,发现还有很多新的机会。”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表示要站在全国大局里谋发展。
考察有哪些收获?
考察期间,企业家们先后走进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华为云上屯、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及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从考察点的选择上看,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成果,还能直观感受沪黔算力供给与场景应用间的互补优势。
作为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已在贵州举办十届;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的贵州,总算力规模约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23%;获批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前列……讲解中,贵州搬出了硬核“家底”,企业家们信心更足。
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聂影在考察后透露,公司前段时间已派运营团队来贵州考察多次,此行不仅是交流学习,也是来签约的。她说,企业一直以来的愿景就是打造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社区,增强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的生态优势。下一步,将在贵州围绕特色园区建设、创新生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与贵州合作已久,去年中标了一个算力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产业项目,现在正在落地,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运营,希望五年内产业规模能够达到5亿元以上。”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照龙说,今后还将持续助力贵州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从共性处学经验、找差距;从个性处挖潜力、拓空间。3天行程,考察团成员访企业、看项目、谋发展,除了贵阳贵安,还前往毕节市、遵义市,共同寻找智慧文旅、酒企数字化转型的合作空间。
上海农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占锦川在考察中也感受到了贵州大数据的扎实底座,她认为这是打造智慧农业的良好基础。看到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希望未来能与贵州搭建数字化平台,助推黔货出山,走到上海,走向全国。
考察中,大家热情高涨,也交流了许多构想。“看了国内知名企业在贵州投资的项目,我认为他们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信也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苗萌坦言,企业已在金融科技服务领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希望未来能与贵州企业开展合作,共同促进金融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
开展怎样的新合作?
许多企业家不是第一次到贵州,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就受邀到贵州参加数博会,回去后也在积极推介其他企业来贵州投资。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给全国各地和整个信息化行业带来了无限思考。优刻得首席执行官季昕华上周刚与其中三家企业交流,这次就带来一个重要信息,“我们对具身智能数据需求量很大,希望与贵州一道,围绕‘训练场+算力服务+数据标注’,共建AI基础设施,赋能具身智能高质量发展。”
来到“转折之城”遵义市,上海本原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逆勇也有了新想法,贵州有很好的红色基因,希望结合贵州红色资源打造一批价值对齐的数据集。这种“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创新路径,将为贵州特色数据资产开发提供新思路。
目前贵州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算力规模超过63Eflops,与长三角AI研发优势形成完美“拼图”。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一个对比颇有意思。过去,谈及贵州大数据优势,常说凉爽气候、稳定地质和低廉电价;现在,企业家谈论贵州,更多是因为良好产业基础、人力和人才资源、服务意识。
“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就是新时代的‘蒸汽机’,贵州是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发展数字经济有潜力。”
“数据标注是以年轻人为主的新兴产业,贵阳年轻人多、人文活力强,产业基础好,或许是最适合发展数据标注的城市之一。”
“我们到大数据交易所考察的时候,提了很多问题,不断在提问、不断在交流、不断在回应。双方沟通很好,大家感兴趣才会有问题。”
…………
此次考察,企业家们有一个普遍共识:“百闻不如一见,来贵州走一走、看一看,发现了很多新机遇。”
既推介、也投资,百事通、优刻得正是此次现场签约方。此外,还有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本原智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协议,他们将与贵州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合作。考察结束后,一位企业家朋友圈更新了这样一条信息,“前景看好,信心十足,希望长三角的资源优势和贵州的产业基础能够碰撞出火花、结出累累硕果。”
沪黔联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数字文明时代的协同创新,东西部协作的“数字答卷”会迸发怎样的新风采,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