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白春霞
4月15日,在瓮福集团公司分析检验室,质检员周艳娥正忙碌于称样、溶解、移液、洗磷等日常工作。她是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析检验专业“贵州磷化(集团)订单班”的毕业生,2023年8月进入贵州磷化集团实习,通过师徒协议培养,因表现优异,2024年8月被正式聘用。
与周艳娥一样,还有58名来自贵工职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后留在公司工作。贵工职院校企合作处处长陈怡介绍,学校携手贵州磷化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办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专项订单“三班”,以解决磷化工及储能材料行业人才需求差异化问题,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院校人才供需闭环。
贵工职院深化产教融合,依托应用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专业优势,与贵州磷化集团、盛屯集团、吉利集团等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牵头建成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贵州新材料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作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牵头单位之一,贵工职院瞄准人才提质升级,联合贵州磷化集团梳理工艺操作工、设备维修工、电气仪表工、实验员等紧缺岗位需求,汇总近3年项目投产后的用工需求,发布调研报告,为联合体院校专业、课程、人培方案调整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初步实现以企业需求定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引领课程改革的模式。
学校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同设计化工智能产业链核心技能阶梯型6门课程,共建职业技能题库2000道、材料课程8门,推动实现联合体人才培养由量向质转变。双方还设立教师研修跟岗与学生实习专岗,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实训优化,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
今年初,贵工职院组织47名教师深入贵州磷化集团等企业进行跟岗实践培训学习。“让教师深入了解贵州磷化工全链条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现代化工所需基础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并将所学应用于教学改革中,积极开发校企联合教材,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贵工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昌辉表示。
目前,贵工职院联合贵州磷化集团完成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144人,现场工程师33人,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228人,组织20余场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整体就业率超90%。学校积极推动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以贵州磷化为产业中心点,辐射全省化工行业,特别是在贵州磷化集团设立学徒制岗位比例达100%,每月实习实训量达12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