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人、财、物管理权力变得更加集中,工作自主性更强,面临的廉洁风险不容忽视。毕节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实践,通过优化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方式、加强廉洁教育,促使“一肩挑”人员廉洁履职、担当尽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健全完善村级“一肩挑”人员监督体系。制定《毕节市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将村(社区)纪检委员(纪委书记)、村(社区)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民生监督员整合为村(社区)专职纪检监督员,并明确细化相关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事项,紧盯“一肩挑”人员等关键少数,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以及村(社区)“两委”成员行使权力、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事项开展重点监督,构建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基层监督机制。
创新监督方式,提升对“一肩挑”人员监督质效。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和载体,在开展片区协作监督工作的基础上,以乡镇(街道)纪(工)委为主导,定期协同乡镇(街道)站办所,比对分析各项惠农富民政策落实工作中存在的异常问题,组织监督、监管人员跟踪检查,对重点问题督促整改。针对“人情网”“关系网”错综复杂、监督易受干扰的村(社区),组织作风扎实、本领过硬的村(社区)纪检监督员开展跨村交叉监督,着力发现村级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缺失等问题,督促推动整改,严肃开展问责。
深化以案促改,加强对“一肩挑”人员廉洁教育。以深化违规吃喝、违反公务活动“禁酒令”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用好用活反面典型案例,组织村(社区)“两委”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参与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增强村(社区)“两委”干部尤其是“一肩挑”人员的纪律规矩意识。同时,指导县(市、区)纪委监委选取基层“微腐败”典型案例,以各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为主,结合各村廉政风险点,推动开展“纪委书记送教乡村行”活动,通过党员大会、院坝会等形式“送教上门”,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指导县(市、区)纪委监委挖掘廉洁文化资源,丰富正面廉洁宣传教育形式,以文化人、以廉润心,进一步引导村(社区)“两委”干部廉洁履职、守牢底线。
(毕节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余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