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龙大姐,今天又洗那么多菜啊。”
“今天周末,来吃饭的客人多,要多准备一点。”
4月12日一大早,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村民龙福珍正和儿媳在村口古井旁洗菜,为即将到来的游客准备午餐。
今年是龙福珍家经营农家乐的第14个年头,每天店里要接待游客少则三四桌,多的时候院子里摆满了餐桌,座无虚席。
随着生意逐年红火,龙福珍和老伴忙不过来,便将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召回家当帮手。如今这个年收入30万元的农家乐,已成为村里规模最大的农家乐经营户。
“龙嬢嬢,你家生意这么好,有什么诀窍吗?”面对记者提问,龙福珍笑着答:“离不开朱砂古镇的知名度,加上我们这里绿水青山的好生态,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大家都愿意来。”
谈及创业历程,龙福珍的记忆回到2011年底。当时,返乡过春节的她听说村里要发展农家乐,但多数村民踌躇观望,心里没底。
为破解困局,村党支部统筹推动,除了党员示范带头,村里还拿出资金对愿意发展农家乐的村民进行补助,每户给予2万元启动补贴。村里连续召开群众动员会,经过3个晚上的商议,最终有4户报名,龙福珍夫妇便是其中率先响应的开拓者。
“我和老伴合计,这些年打工赚了点钱,家乡发展得好,不如趁这个机会回家开农家乐。自家房屋省了租金,装修、添置家具厨具一共花了近10万元。”龙福珍边说边提起洗好的菜筐,往农家乐院子走去。
临近正午,村里游客越来越多,青瓦白墙的院落里春花灼灼。“我们的很多客人都是来朱砂古镇旅游的,来自全国各地。”龙福珍说,现在她们能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离不开朱砂古镇景区的带动和乡村旅游的打造。
青年湖村位于万山镇与高楼坪乡叠交地带,辖21个村民组,全村人口2200人,距离朱砂古镇景区4公里,10分钟车程。
龙福珍的父辈曾是汞矿工人。随着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政策性关闭,矿上的工人和龙福珍这一辈人开始外出打工。
据了解,万山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原则,对原矿区遗址、遗产、遗居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打包,将废弃汞矿遗址打造成中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昔日老矿区摇身一变,成为热闹繁华的旅游景区。
“那个年代”老街、工矿工业遗产博物馆、观光玻璃栈道、悬崖酒店……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成为周边乡村旅游“流量”的新引擎。
近年来,青年湖村凭借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乡村旅游型特色小寨,因地制宜发展市郊农旅经济新业态,星级农家乐、侗乡民宿文化墙、网红星空泡泡屋露营基地等农旅体验场景日渐多元。
如今,青年湖村发展农家乐、民宿10余家,30余人返乡创业,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比2013年翻了近7倍,乡村旅游产业效益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