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原来3小时的制茶首道工序现在仅需1分钟

智能新设备让茶叶生产提质升级

德江县融媒体中心 何佳有 王显

连日来,铜仁市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里一片忙碌景象。一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运行的微波光波茶叶杀青机正在满负荷运转,对新鲜茶芽进行萎凋处理。

“设备通过手机APP就能一键操作,还能在云端实时观测设备运行情况。”公司技术人员袁嘉龙介绍道。

萎凋作为制茶的首道工序,直接关乎茶叶品质。它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新鲜茶叶均匀摊放。

以往,德江春茶完成萎凋至少需要3小时。如今,借助这台新引进的设备,春茶在密闭空间内仅需不到1分钟便可完成萎凋,随即进入杀青理条环节。

这种高效智能的茶叶加工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茶产业的生产效率。

加工效率的大幅提升,也带动了采摘量进一步提升,新鲜嫩芽得以及时变成成品茶叶。可以说,智能化已成为当地茶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德江16万亩茶园绿意盎然,春茶采摘如火如荼。德江县平原镇作为当地久负盛名的茶叶种植乡镇,白茶种植面积达1.7万亩,每年能带动上万人次在家门口通过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就业增收。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德江县依托茶产业优势,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出“共富茶厂+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并在平原镇水车社区成立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共富茶厂”不仅为当地茶农提供代加工服务,还积极联系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拓宽了茶农的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当地以降低农药残留和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为导向,在全镇推广绿色防控体系茶园管理技术,为茶产业的提质增效筑牢根基。

牟飞是水车社区居民,早在2017年底就种植了168亩白茶。然而,由于早期资金短缺和当地加工场所不足,茶叶加工常常延误,导致品质下降。再加上外地收购客商数量有限,茶农只能被动接受客商定价,经济效益一直不尽如人意。

“共富茶厂”为牟飞这样的种植户带来了转机——不仅缩短了加工时间,还让茶叶销售有了更多选择。3月27日,牟飞驾车来到位于山顶的茶园。只见百余位采茶工人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垄之间,一幅生机勃勃的采茶春景跃然眼前。

中午时分,采茶工人陆续背着装满茶叶的竹篓前来,牟飞为茶叶称重、结算后,便迅速将茶芽运往“共富茶厂”的加工车间。

“受倒春寒影响,今年春茶采摘比往年推迟了3天。”牟飞说,“但有了绿色防控管理体系,茶叶的白化度和吐芽率都相当不错。今天早上110名工人就采摘了420多斤,比去年多了近30斤。”

茶芽被运到加工车间后,工人们迅速将茶青倒入智能微波光波茶叶杀青机进行摊青。仅1分钟后,茶青就进入杀青理条环节。从茶叶收购到完成萎凋,整个过程不到1小时。

袁嘉龙介绍,平原镇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较高,随着时间推移,氨基酸会大量转化为茶多酚,进而影响茶叶品质。“这台新设备能够有效缩短萎凋时间,减少氨基酸转化,提升茶叶的鲜度和香气,让茶叶品质更上一层楼。”

智能化提升了茶叶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绿色防控则为茶叶品质的提升保驾护航。有了科技加持,德江“黔北平原白茶”“黔北平原红茶”品牌得以快速发展,“共富茶厂”助力茶农增收致富。

--> 2025-04-23 原来3小时的制茶首道工序现在仅需1分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0581.html 1 智能新设备让茶叶生产提质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