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菊
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传递“春天的茶讯”:发布新茶饮团体标准、举行禁用违禁农药守牢茶叶质量安全底线宣誓等,体现了将严的标准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严”字托底,推动贵州茶产业强劲发展。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茶博会上发布的《贵州新茶饮原料基本要求》等系列团体标准,在立项之初,深入调研了贵州新茶饮产业的现状及需求,明确了标准制定的方向和目标;《贵州省望谟八步茶》系列标准对品质、安全和卫生做出明确规范。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对贵州茶提标准。此前,《贵州茶产业发展条例》在全国率先明确茶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制定了《贵州绿茶》等137项省级地方标准……发展的各个阶段,瞄准新趋势,通过建立标准,稳定提升茶品质,打造了贵州针、凤冈毛峰、黎平香茶、颗粒形茶等一批老百姓喝得起、放心喝的高性价比茶。
“宁要草,不要草甘膦”是贵州茶园里最响亮的口号。贵州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守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控制。在茶区全面禁用塑料袋、塑料盆,提倡使用竹篮、竹筐,加工车间制品全程不落地;逐步推进加工生产设备煤改气,对老旧生产车间进行环境升级改造……从源头到生产各环节,牢牢把好质量关。
好标准变身为增收的“密码”。标准不是用来束缚企业发展的,而是通过找准行业的“标准接口”,学会“通用语言”,让企业有参考。贵州遵义凤冈县仙人岭农旅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提高标准,优化设备、技术、工艺,茶叶杀青的品质有了保障。贵州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智能化生产线,提高了标准化加工水平,产出的抹茶符合出口欧盟的标准,大幅提升了企业效益。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标准已成为关键的战略工具。坚持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让每一片茶叶都安全、健康,从而不断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筑牢贵州茶品牌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