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钦
民营企业数量增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呼吁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化作优良营商环境的“肥沃土壤”和助力企业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出实招、出新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消息不绝于耳。搞好营商环境、抓好要素保障、激发企业活力、助力企业转型……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要求正成为各地一项项有诚意有成效的实际举措。
“面对面沟通座谈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更为民营企业发展鼓足了信心。”
在一场政商沟通座谈会上,贵阳市白云区民营企业代表李秋明反映的4项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和协调推进。公司10万元产业大棚补助资金、林下种植配套设施、林下种植产业投保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企业有获得感,是衡量惠企政策力度的标尺。2024年,全省民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6.2%,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469.69亿元、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53.0%提升到2024年的55.0%。民营企业数量增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方面印证了贵州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上的措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因为体量更大,也呼吁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更加高效地落地,化作优良营商环境的“肥沃土壤”和助力企业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去年初,省委、省政府发布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优化发展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法治保障、扩大民间投资、提升竞争实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出台36条政策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民营企业送来“大礼包”,诚意满满、含金量十足,释放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的信号,吹响了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的号角。
政策再好,关键是如何高质量落地。全省各地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贵阳市去年共组织召开6次政商座谈会,邀请84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诉求建议122条;企业在融资、用地、审批等领域遇到的难点堵点被一一破解。毕节市突出抓营商环境,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政府化身“店小二”,主动帮企业跑腿办事,还针对不同企业“量身定制”扶持措施,一套保姆式贴心服务,加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精准对接为企业“把脉问诊”,“定制服务”为企业发展“寻药开方”,“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得以畅通。
让政策和体感无温差,把红头文件变为发展红利,需要各级各部门在细化落实政策举措上持续下功夫。从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到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再到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无不需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优环境强服务、破壁垒解难题、疏堵点提信心,才能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