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实验室与国内骨干农药企业的合作尤为亮眼。双方自主创制的除草剂新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2亿亩次。数据显示,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15%以上,用药成本降低10%-40%,助农增收超200亿元。去年8月,在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由多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认定:该项成果“整体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不落地,就是纸上谈兵。”宋宝安常挂嘴边的这句话,化作无数个奔走的身影:在茶山上,他指导团队开展以虫治虫、以草抑草、生态调控的试验示范工作,夯实贵州茶生态、安全、干净的核心竞争力,并将这一成果通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广到斯里兰卡;在稻田里,他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友好无公害杀菌剂和抗病毒剂创制与产业化”项目,解决水稻等农作物病毒病防控重大难题……
奔波在实验室、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之间,宋宝安用一项项科技成果,为筑牢粮食安全的“绿色屏障”贡献力量。
“我们将瞄准农药学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升学科和实验室水平,打造国际农药创新高地,创建绿色清洁、经济高效、智能安全的农药产业技术体系。”宋宝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