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金元社区,不少地方贴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社区的心愿墙上写着“希望社区建一个废旧电池收集的地方。”“希望小区多组织小朋友的活动。”等居民“微心愿”。
“居民通过扫码和心愿墙,可线上线下同步把自己的意见诉求提交到‘微心愿收集站’。”袁琴介绍,从社区环境维护,到老年学校筹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等,只要居民有诉求,都可通过“微心愿收集站”反映。
前不久,居民顾永芬扫描二维码填写了“微心愿”:“物业修管道,把长廊的木板拆了,重新铺的时候有松动。”收到“心愿”后,社区工作人员张章随即联系物业,当天就解决了木板松动的问题。“我们把解决进度及时向居民反馈,让他们知道‘微心愿收集站’确实能解决大家的问题。”
诉求随时提交,社区即收即办。金元社区党总支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与辖区共建共治单位沟通协商解决,同时搭建居民议事会、社情民意窗口等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居民需求无小事,围绕‘共建共享 幸福金元’党建品牌,我们将持续从居民关心的小事做起,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社区大家建的和谐氛围。”袁琴说。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到贵阳市小河区瑞华社区(现花溪区黄河路街道)考察时强调,要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到社区服务中心考察了解社区党委创新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建立社区共治机制、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等情况。他还十分关心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的情况,仔细询问辖区党员志愿者的人数和在小区报到的情况。”时隔14年,原小河区瑞华社区党政部部长徐亮对总书记到社区考察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从原来的小河区瑞华社区到如今的花溪区黄河路街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耕基层、筑牢堡垒,做优社区服务。
“社区很多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也不会用智能手机,我们担心他们万一在家里磕着碰着,或因身患疾病不能及时与外界联系。”黄河路街道华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滕玲说,社区推行“志愿联户长”,每天入户走访,适时关注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做到服务更精准、更有针对性。
“我大儿子在外省工作,小儿子长期患病,老伴身体也不好。前不久我摔伤了,行动不便,生活起居多亏了周姨帮忙。”社区居民叶阿姨很感激。
“周姨”本名周碧英,66岁的她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也是华阳社区第一批志愿“十联户长”。如今,在华阳社区,像周碧英一样的“志愿联户长”有163个。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关心的‘紧凑’小房子如今已换成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了,小平房也变成了电梯房,上下楼不用再爬楼梯了,生活越来越红火,期盼总书记再来看看我们。”周碧英激动地说。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居民向往社区。黄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蔡强介绍,目前,正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要求,将街道划分为262个网格,建立3836个联防联治服务单元,推选出3836个联户长。依托网格员、联户长将综治中心的服务管理资源向楼栋和家庭延伸,在联户和网格中守护居民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