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巍娥
黔北高原上,一本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正掀起茶产业变革的千层浪。
作为中国茶业百强县,湄潭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但也存在山区土地零散、茶园碎片化分布等问题。
“一亩一证”改革,以土地制度创新破题,两年间推动1.15万亩碎片茶园重获新生,吸引29个省(区、市)1036位茶园主认购,撬动1.27亿元要素流动,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写下鲜活注脚。
一本证书破译土地密码。面对人均不足1.5亩的耕地现状,湄潭将“三权分置”具象化为标准化的经营权证书。通过科学测绘将分散茶园进行整合,在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确权—赋权—活权”闭环。这种“离地不失权、流转有收益”的模式,让土地真正成为茶农的“活资产”。
数字赋能重构产业生态。在龙凤村智慧茶园,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时传输数据,可视化生产线让深圳企业家谢玉娴能云端监制专属茶品。改革催生的“茶产业大脑”,推动当地茶企开发出抹茶、茶啤酒等新产品,去年,湄潭茶产业产值近70亿元,综合收入突破166亿元。
城乡互动激活发展动能。改革打通了城乡要素流动的“任督二脉”:城市资本带着消费需求下乡,乡村资源携着生态产品进城。认购茶园的千余位茶园主,通过智慧系统监制茶品,或亲赴茶园体验采制。这种模式,使湄潭茶旅融合收入成为第三产业增长最快板块。
从茶农吴祖祥家增收的1600元/亩,到全县茶产业带动数以万计农民就业;从昔日“山高田碎耕作难”的困局,到如今“一证激活万重山”的新景,“一亩一证”印证着制度创新的“大变革”。当土地要素在改革中焕发活力,当城乡资源在流动中创造价值,乡村振兴的棋局便落子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