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东南州住房保障中心主任陈妮妮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守护传统村落 留住一方乡愁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承载着独特而浓郁的乡愁。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各村各镇,要加强系统性保护。黔东南州始终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

黔东南州拥有415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近年来,黔东南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一体化推进、高效化保护、活态化传承、融合化利用“四体系”新路径。打造“村BA”“村超”等超级IP,全网浏览量累计超过1000亿人次,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建章立制,保障长远发展。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传统村落公益诉讼写进法规,成立司法保护中心、纠纷调解中心等。同时,引导村民将建筑风貌管控、消防安全防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传统村落保护筑牢法治根基。

坚持规划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编制完成《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等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实现415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全覆盖并挂牌保护,严格遵循“一张蓝图管到底”。科学规划各村落保护重点与发展方向,既保护好传统风貌,又为村落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迈向高质量发展。

加强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潜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水、电、路、讯等民生问题,全面实施传统村落常高压消防水网设施、电改等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为村落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让传统村落既能留住乡愁,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发挥示范带动,文旅融合发展。借助创建国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契机,统筹省级集聚区建设,打造“雷公山原生态苗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和“月亮山原生态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促进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黔东南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整理)

--> 2025-04-18 黔东南州住房保障中心主任陈妮妮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0268.html 1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守护传统村落 留住一方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