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千寨千面展风采

(上接第一版)

文脉赓续,活态传承显生机

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的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村口长廊内侗族大歌婉转悠扬。全村4000余人,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几乎人人都会唱歌。

“孩子满3个月,就会成为母亲所属歌队的一员。孩子3岁时会被带到鼓楼,接受寨子独有的仪式:唱一到两首歌,在全体村民见证下,成为一个独立歌队。”小黄村党支部书记陈跃明向记者介绍这一独特习俗。在世代传承下,如今小黄村有近500位年轻歌手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从事与侗歌相关工作,让五湖四海的游客领略到侗歌的魅力。

民族特色村寨涵育了众多非遗。作为非遗大省,贵州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涵盖民族戏曲、传统技艺、民俗服饰等多个领域,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

近年来,贵州不断强化非遗肌理与传承载体,壮大非遗发展力量,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等文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同时,贵州立足非遗资源优势,打造“非遗+体育”“非遗+演艺”“非遗+研学”等文旅融合新模式。

文旅融合,村寨新局自此开

走进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高荡村,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布依族村落,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显布依族建筑特色。作为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之一,高荡村依托原生态风貌和传统文化,大力推动文旅协同发展。

高荡村地处黄果树瀑布与安顺龙宫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承接两个5A级旅游景区的客流,该村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将古村打造为布依族文化体验地、农耕文化观光区。2024年,高荡景区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同比增长250%,营收近320万元,同比增长92.8%。

近年来,贵州民族特色村寨通过“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聚焦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等产业,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农业观光等新兴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贵阳市乌当区黄连村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红色研学路线,吸引省内外近万人开展红色研学游;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村围绕侗族大歌、禾仓民宿和香禾糯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11.5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竹村依托地理优势,打造“古村大竹·森林氧吧”休闲避暑旅游品牌。

从村寨保护、非遗传承到文旅融合,贵州紧扣时代脉搏,通过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激活民族文化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持续为地区繁荣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强劲活力。

--> 2025-04-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0164.html 1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千寨千面展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