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永燚
清晨的茶山缭绕着薄雾,采茶人的指尖掠过嫩芽,抖落露水;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起伏,游客的笑声惊起蜂蝶;街巷里,牛肉粉的浓香裹挟着辣椒的辛辣,催促着食客的脚步……4月的黔西,春日经济生机勃勃,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四射。
3月25日,在海拔1200米的中坪镇生态茶园,茶农王林清晨就挎着竹篓上茶山。“明前茶芽比金子还贵,要趁清明之前好好采摘。”他弯腰掐下“一芽一叶”。身后,首届中坪镇采茶季文化旅游活动正在开展,游客不仅可以观摩杀青、揉捻,转身就能在体验区亲手泡一盏新茶。
“今年的茶叶每天预计有900来斤的茶青可采收,这个月预计能采到茶青一万斤左右,收入能达到300万元。”贵州黔丰生态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祺文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坪镇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方式,种植多种茶树2000余亩。今年春季,茶园推出“认养茶树”“非遗制茶体验”等活动,带动周边多家民宿入住率上涨。采茶季文化旅游活动仅启动几天,便有上千人前往茶山体验采茶。
生态茶园的多业态助农增收,油菜花海同样鼓起了乡亲们的荷包。
站在黔西市洪水镇万亩油菜花田的观景台上,无数游客镜头下的金色波涛令人震撼。但更让当地群众自豪的是“花海背后的算术题”。当地农户们告诉记者,“过去油菜籽榨油亩产值不到2000元,现在‘花经济’衍生出摄影大赛、田园市集、研学课程,每亩综合收益翻了5倍不止。”
小镇花田边,张兰在家门口摆上农家小摊,“三月、四月是油菜花开最好的季节,我的小摊每天接待十几桌游客,炸土豆和小烙锅都很受欢迎,本地土蜂蜜和辣椒面也成了很抢手的伴手礼。”
据了解,黔西市油菜花季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洪水镇、金碧镇、新仁乡等多个乡镇依靠油菜花发展旅游产业,景区周边农户们户户增收,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节节攀升。
春潮涌动,黔西的春日经济释放着新活力,城乡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
“每天要炖500多斤牛肉,油辣椒都得凌晨起来现制!”在黔西市中心一家牛肉粉馆内,工作人员一边煮粉、舀汤、下牛肉,一边告诉记者,“这几日正值牛肉粉节,来一品风味的游客成倍增长。”
3月底至4月初,第二届贵州牛肉粉文化旅游季在黔西市开展。用一碗粉串联起美食街、非遗展演和骑行赛事,让“嗦粉之旅”成为新的城市IP。据介绍,黔西市坚持将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在全省肉牛产业第一方阵中稳居前列。
春茶带动采摘体验、茶器销售;油菜花延伸出文旅出游、摄影服务;牛肉粉反哺养殖、物流、电商……黔西的“春日经济图谱”通过资源溢价、业态叠加和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链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