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

周莉莉 肖红俊

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集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对贵州主动参与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深化陆海双向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持续强化通道设施建设

在公路建设方面,持续提升高速公路网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推进实施“补断畅卡”工程,强化与周边省(区、市)衔接,加快推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北部湾城市群实现快速连通。在铁路建设方面,贵广、沪昆、渝贵、成贵、贵南等高速铁路陆续建成运营,贵州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米字型”高铁枢纽格局。在航道建设方面,持续补强水运短板,提升“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大通道运输能力,推进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提等升级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截至2024年底,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954公里。

优化完善物流枢纽布局

持续推进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一核两极四节点”物流空间布局加快完善。截至目前,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贵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贵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已纳入国家建设名单,贵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贵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在加快申建,清镇市物流园、黔中(安顺)物流园和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入选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构建“一港多区”集疏运体系,持续推进完善“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持续加强与“1+9”国家级开放平台和各类省级开发区协同运作,加快大型工矿区、产业园区和大型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以贵阳国际陆港为中心、各市(州)主要货运场站和重要物流园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巩固提升贵州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国际货运枢纽地位,打造面向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中转集拼地和西南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不断提升运营服务效能

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推动北部湾港、湛江港等沿海港口功能向贵州内移,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南宁局集团在更多货品、更大运价支持方面深化合作,与云南班列公司合作共建吸引更多中老班列货源,引进中远海运集团开发“黔链达”全球服务产品,全力提升贵州在西南地区的枢纽作用。

大力发展公铁海全程多式联运,持续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面提高开放带动能力,持续稳定开行高效开行黔粤、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中亚)和中老等国内国际班列,提供高效便捷的国内国际物流服务。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转口贸易、出口加工、跨境电商、进境粮油加工等业态,拓展与沿海港口、航空口岸、边境口岸等联动发展,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力提升贵阳国际陆港运营效能,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的原则,推动贵阳国际陆港品牌和服务“入园进企”,持续深化与贵阳综合保税区“区港融合”,推广应用“一港通”和“铁路快通”等快速通关模式,吸引更多省内外进出口货源在贵阳国际陆港中转集拼,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便捷的货物集散、通关等国际货运物流服务。

加快扩大产业集聚效应

强化产业招引,充分发挥贵阳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对入驻贵阳国际陆港的企业给予同等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增强贵阳国际陆港与产业、市场紧密联系,吸引分散在城市的零担、快递、冷链、医药等企业向贵阳国际陆港集聚,不断强化货源支撑,构建临港产业生态圈,促进“保税业务+国际通道+口岸功能+开放平台+保税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区—港—产—城融合联动发展。抓好产业协作招商,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利用比较优势,抢抓RCEP机遇,聚焦通用航空设备、汽车配套及零部件、精密仪器、电机电器、电子信息等领域,发展面向东盟和中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深度嵌入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供应链体系。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跨境电商、二手车出口等业态,培育现代商贸、国际贸易、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丰富开放型经济产业类型和规模。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25-04-1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0030.html 1 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