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雷德雨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以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以文化繁荣为重要支点助推高质量发展、以优良作风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不断推进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示贵州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赋予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的重大使命,为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产业新赛道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现代化的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当前,贵州“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82.1%,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征程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贵州经济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支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能矿、白酒等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注重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通过全力以赴焕新已有产业,启动未来产业,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产业竞争高点,增强产业竞争力,加速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支撑贵州高质量发展。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夯实绿色家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2024年,贵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8%。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在维持生态系统可再生的前提下,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高影响力的生态产品。在此基础上,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实现路径。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为绿色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做强绿色制造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食品加工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高水平保护。同时,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源源不断挖掘“绿水青山”中蕴含的“金山银山”,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目标。

以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功能来看,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中间环节,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2024年,贵州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3%左右。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县域富民产业是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新征程上,我们要因地制宜,从县域实际出发,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制定产业振兴、县域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揽子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在县域精准对接,实现扬长避短与差异化发展。特别是要统筹编制适合县域本土、体现特色、发挥优势的富民产业规划,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协同,打造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县域优势产业集群与特色品牌,努力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和特色产业县,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完善群众参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渠道和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进而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实施政务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开展重点投资项目以及重点企业全流程、全周期“保姆式”服务,把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贵州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我们要用好用足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重大机遇,把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贵州贡献,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贵州发展。

以文化繁荣为重要支点助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注重人文与经济的相互激荡、彼此生发,文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和“催化剂”。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文底色。贵州千山堆绣、百川织锦,资源富集,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引我们:文化繁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根基和持久的助推力,这为我们传承保护特色文化、做好活化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要依托贵州文化资源禀赋,推进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推动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富民增收的不竭动能。要找准比较优势、深化文旅体融合。坚持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产,完善好培育好发展好“村超”“村BA”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让文旅产业成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有效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增进健康、促进就业、提高民众生活福祉。

以优良作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必须锤炼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能力。前进道路上,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锤炼作风,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把学习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 2025-04-11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50095.html 1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