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大歌的活态传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以“鼓楼为魂、大歌为脉”,通过非遗研学、侗族建筑保护,成为“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
2.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乡愁经济”的红色样板,以陶艺文化为核心,花茂村将传统土陶技艺与现代文创结合,形成“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3.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乌江畔的“悬崖苗乡”蜕变记,从“贫困村”到“旅游网红村”,化屋村依托苗绣产业和乌江生态画廊,打造“指尖经济+山水经济”双轮驱动的致富模式。
4.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600年布依古村的生态密码,这座明代屯堡村落以石板建筑闻名,通过“古村保护+生态农业”模式,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5.六盘水市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世界古银杏之乡的绿色答卷,拥有千年古银杏群,妥乐村以“银杏节”为媒,发展生态旅游和银杏深加工产业,实现“一棵树养活一个村”。
6.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屯堡文化的“活化石”,明代屯堡后裔聚居地,完整保留地戏、凤阳汉装等文化遗产,通过“文化IP+研学基地”焕发新生。
7.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梵净山下的“土家第一村”,依山傍水的云舍村,以土家民俗和龙潭水系为特色,打造“生态康养+民俗体验”文旅品牌,年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
8.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上纳灰村万峰林间的田园综合体标杆,依托喀斯特地貌与布依族风情,上纳灰村发展稻田艺术、民宿集群,成为“农旅融合”的省级示范村。
9.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布依族“好花红调”的现代回响,作为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该村以民歌文化节、非遗工坊为载体,推动“文化输出+电商助农”融合发展。
扫码观看详情
4月10日,“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展示平台上线仪式暨创作分享会,将在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偏坡村花歌场隆重举行。活动聚焦贵州13695个行政村的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精选9个特色村庄的“时光留痕·村史长廊”同步亮相,以“一村一故事”的鲜活视角,从民族文化、生态特色、产业转型等方面,展现贵州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新时代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