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3月28日,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的7号大棚里,58岁的李光琴熟练地将白菊放入竹筐。这位过去在广东电子厂务工的农村妇女,如今是基地里的技术能手,从种植到分拣全流程都能独当一面。
“清明节是生产销售旺季,每天有四五十名工人加班加点,只为抢抓最佳采摘时机。”安顺欣悦综合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太芳介绍,“镇宁年均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菊花生长。产出的菊花饱满鲜亮,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昔日,这片占地91亩的大棚里杂草丛生。2022年,镇宁自治县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1200万元,将8个乡镇的600余亩闲置大棚改造成智能温室。罗太芳带着江苏技术团队进驻,通过引进荷兰光照补偿系统和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基地生产全年不间断。
“我们在镇宁布局了8个花卉基地,每个种植大棚都配备智能农业基础设施,总面积635亩,种植品种有优香、白扇等,可实现年产量4000万余株,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罗太芳介绍,“通过实行订单式销售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精心培育花苗,严格遵循出口标准进行管理,我们种植的菊花不仅畅销国内广州、重庆、福建等地,更是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的宠儿。”
为了避免白菊在长途跋涉中受损,花苞初绽时便要采摘下来,随后全程采用冷链保鲜技术,确保每一朵花都能远渡重洋,且鲜亮如初。海关数据显示,镇宁菊花在韩国市场的抽检合格率连续18个月保持100%。
凭借稳定的品质和及时的交付,镇宁菊花在日韩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24年,欣悦农业与韩国客户签订了年度1400万株供货协议,并与日本鲜花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们针对不同市场开发专属品种,比如韩国市场偏好白色单瓣菊,日本则喜欢黄色复瓣菊。”罗太芳说。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菊花种植从种植、浇水、除草到施肥、抹芽、采摘、打包、运输等各个环节,均需人力参与。截至目前,已辐射带动就业7万余人次,年发放工资600余万元。
“菊花基地离我们家很近,在这里干活每个月有近3000元收入,不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扁担山镇扁担村村民马小洪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