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系着红领巾、头戴小红帽、手执消防宣传单……121支队伍,1.7万余人,跳动的“蓝精灵”走进社区、商超;每学期不少于1次的应急消防演练,17名消防骨干组成讲师团,常年在山区穿梭,80万余册《消防安全知识读本》在各级各类学校投放……“火焰蓝”的守护之光照进童心。
3月27日,六盘水市发布《关于表彰六盘水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六盘水市消防救援支队被授予非教育系统“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六盘水消防积极探索创新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模式,通过系列举措,让消防安全意识扎根在师生心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园消防安全路径。
据了解,六盘水消防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了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明确课程有课时、教材有体系、教学有师资、演练有场地的“四有”标准。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化身“安全导师”,和消防骨干“讲师团”相互配合,让消防知识传播的脚步从课堂走向乡村,消防安全意识也从播撒种子逐渐走向扎根泥土。
为提升学生的消防学习体验,六盘水在教育形式上持续创新。
烟雾逃生通道、模拟灭火器、VR火灾场景……钟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打造的全省首个校园消防安全体验室,成了孩子们探索消防知识的乐园。
野玉海景区的消防安全实践基地,将课堂搬到山野,3.8万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野外防火、急救包扎,消防教育化作一场生动的自然探索。
当获得国家专利的“移动消防体验站”开进108所学校,这个形似集装箱的设备让9.6万名学生在模拟火场中认识到火灾的危险性和灭火器的重要作用。
如今,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老师们反馈:“以前逃生演练总有人嬉笑,现在他们会主动提醒其他同学‘弯腰捂口鼻’。”同时,该市550名“消防小记者”,带动身边同学关注消防安全,构建起全年龄段的消防守护网络。
当消防教育化作可触摸的云梯、会说话的灭火器、能对话的警报器,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六盘水以多方合力、创新赋能,凝聚起共筑消防安全网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