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创立新茶饮品牌“甲秀茶”,与普安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度融合贵州民族文化与茶产业创新发展,形成“高校研发+基地生产+品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年营收突破800万元……这是贵大学子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取得的亮眼成绩,也是贵州大学科技园作为区域创新创业重要引擎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平台的生动体现。
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贵州大学科技园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通过搭建平台、汇聚资源、促进转化,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体系。这片创新热土上,已有400多家孵化企业如破土新苗,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助力下茁壮成长。
走进科技园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工商代办、财税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窗口高效运转。同时,科技园还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汇聚了来自产业技术、经营管理、金融经济等领域的专家,为创业的青年学子提供技术指导、资源支持等服务。
“科技园既是创业者的‘减压阀’,也是创新成果的‘转化器’。”科技园主任王爱华介绍,科技园充分发挥在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产学研协同中的枢纽作用,为区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园区产值从2021年的1.8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23亿元,3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组成的创新矩阵,印证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价值。
“甲秀茶”品牌正是科技园精准孵化的典型样本。创业之初,科技园免费提供创业场地、财务和法务方面的指导,茶学院还指派专业老师助力产品研发,品牌迅速打开了市场。当扩张过快导致经营承压时,创业导师又及时介入指导战略调整,探索建立了“茶科技赋能、茶文化铸魂、茶产业富民”的运营模式,最终促成效益提升。
“从实验室配方到商业模式的打磨,科技园既给了我们试错的勇气,也提供了纠偏的智慧。”“甲秀茶”团队成员付豪说,在第十三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暨普安早茶全国产销大会上,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还亲自向参会嘉宾推介“甲秀茶”,“宋宝安校长勉励我们既要守住‘做干净茶、挣干净钱’的产业底线,更要勇当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开路先锋,给了我们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底气。”
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培育理念,在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21年入驻科技园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团队为公司的复合发酵饲料、发酵床工艺、茅台酒糟发酵等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核心竞争力。科技园搭建的成果转化通道,让实验室数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行走在科技园内,“双创热潮涌动”的氛围处处可见。黔龙众创空间里,创新创业沙龙、训练营、创业经验分享等活动层出不穷,孕育着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学校科研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初创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搭建起梦想腾飞的“云梯”。
数据见证着这片沃土的生长力量:建成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基地7个、成果转化基地6个。近五年助力园区师生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合同2600余项,合同金额达12亿元……这里,青春正谱写着创新创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