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良胜)“村干部在推进村级各项工作、服务群众等方面干得如何,我们看在眼里,打多少分,心里都有数。”3月初,黔西南州普安县高棉乡嘎坝社区组织村民代表齐聚党员活动室,对社区“两委”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民主测评。
“一张测评表,一次民主测评,不到30分钟就对我们社区干部进行了考核。”村(社区)考核指标减到10条,不再需要提供大量的印证资料,高棉乡嘎坝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娟拍手叫好。
普安县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中,把优化“考核”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紧盯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频次等现象,着力破解“材料政绩观”症结,切实把基层干部从“留痕主义”中解脱出来。
据普安县考核中心主任罗坚介绍,按照“全省一个体系、每年一次综合考核、分级分类组织实施”的要求,该县将全县各行业系统部门对乡镇(街道)的考核事项整合到全县的综合考核体系中,对性质相似、时间相近、地点相同的事项,推动开展“组团式”联合督查检查、成果共享,尽量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以前有的部门,一项常规工作,平时不走访调度,年终考核时却要求有方案、有台账、有图片、有简报等。”普安县纪委常委、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林威坦言,考核项目多、材料多、任务重,不仅不利于干部集中精力抓落实,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针对督查考核中存在的层层加码、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普安县纪委监委注重抓好日常监督,逐项优化精减考核指标,真正让考核“瘦身”,基层“强体”。2024年,该县督查检查考核报备计划14项,同比减少53%,考核指标同比减少50%,优化设置县直部门负面清单指标12项,减少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