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来信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如今,各地基层减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减负”这个牵动人心的关键词,一起听听基层干部说说各地减负的切实行动和可喜变化。
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鞠华国:
首先是会议少了。以前,村里的干部经常围着会议桌转,只能挤出时间去田间地头瞧瞧。现在会议少了,干部们去田间地头、乡亲们家里的时间多了,干群关系越来越亲,村子发展更有动力。
其次是填写的表格少了。一方面,相关部门下发的统计填表少了。以前各个部门要数据,纸质的、电子的,各种各样。现在,省里推出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统计平台,所有涉及我们村的数据都在里面,我们只需要填一次。另一方面,各种来村里的检查少了,填表的次数、份数也减少了。
而且,省里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推动“强双基”,我们觉得很好,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切实谋实事、做实功。
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余留芬:
作为一名基层村党组织书记,从为基层减负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会议少了、填表少了、检查少了。我们村干部从“报表员”做回“办事员”。
回想以前,有时候1天要开3场会,有的会议还要跑到县城去开,来回路程上就花费半天时间。哪怕是不开会,也有很多的资料、表格需要去写去填,难得有时间到老百姓家里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现在会议少了许多,同一主题的会只开一次,相关会议也尽量合并开,我们不再疲于跑会。而且会议时间得到有效控制,一场会议围绕主题讲措施、讲落实,更加高效。
自减负以后,迎检工作也大幅减少,资料报送工作能免则免。现在,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用到村里产业经济发展上面,真正去落实落地村里的具体工作。
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镇黄丝村党委书记 袁怀龙:
为基层减负以来,我们开会的次数大幅减少,主要召开能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会议。现在,村里每周一开例会,部署本周工作、总结上周不足,会上只讨论重点、重要事项。同时,上级的工作要求包村领导会直接到村里传达,无需村干部再跑到镇里开会。
报表方面,现在有一张汇总表,数据基本齐全,有变动时进行调整即可,村干部在报表方面的压力明显减轻。
现在,我们的村干部有更多时间下组入户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所需,干群关系更和谐,村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干工作的信心更足。 2024年,我们村里建立起卤鹅加工厂、草莓园、辣椒基地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权若青 陈玉林 整理
您的关心,穿透时代之问;我的关注,流淌思想和鸣。当赤水河的碧波遇见“东数西算”的数据洪流,当苗岭的晨雾轻抚“中国天眼”的苍穹之眸,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脉动都因您的注视而更具价值。今日,我们诚挚推开这扇对话之窗,期待您的笔尖流淌真知灼见,让思想在黔山贵水间激荡出新的回响。【读者点题】期待您的来稿。
栏目邮箱:szxwb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