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肇兴侗寨考察,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我内心感到无比自豪。”3月19日,省政协委员、贵州文艺人才培训交流中心主任龙佑铭激动地说,多年前他参与了肇兴侗寨鼓楼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这让龙佑铭倍感振奋,也有切身体会。35年来,龙佑铭一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曾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有形的文化遗产要倍加呵护,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传承弘扬。”龙佑铭表示,肇兴侗寨就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的生动缩影。
从普及非遗教育到争取经费支持,从加强文化执法到非遗场馆建设,从建设非遗景区(景点)到兴建少数民族戏曲学校……担任省政协委员7年多来,龙佑铭也始终在为非遗保护传承建言献策,提交的40余件提案得到立案办理,部分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助推了省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等的加快落地。
管理工作之余,龙佑铭尽可能挤时间走田野,不仅参与传承人口述实录整理工作,征集了众多非遗展陈品,更把基层传承人的呼声带到省两会现场。他说:“只有当非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民众的文化自觉时,才能真正激发群众的文化自信。”
当前,我省正在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龙佑铭表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这方水土滋养生长的我们,更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龙佑铭看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场与时空的赛跑。今年省两会期间,他共提交6件提案,呼吁加快启动第二次非遗资源普查的步伐、共建赤水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有关提案得到多位省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他说:“在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征程中,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份付出都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