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坚持做好一件事是最难的。”近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冠军文颖回到母校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中心校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前觉得滑雪是遥不可及的,现在家乡的孩子们都能进到滑雪场看雪玩雪感受雪,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机遇。”
时针拨回2月13日,亚冬会冬季两项女子4×6公里接力决赛现场。零下25摄氏度的严寒中,文颖盯着前方目光如炬。
冬季两项女子接力比赛的规则是在滑行6公里后进行1次射击。第二棒交接时,中国队落后日本队12秒。文颖如离弦之箭冲出赛道,在雪板与冰面摩擦的沙沙声和观众席掀起的声浪中,逐渐缩小差距。调动身体疾驰,平复内心瞄准,亦动亦静间,她在自己的那一棒上完成了超越,将排名拉到第三的位置。最终,文颖与队友以凌厉的滑行与精准的射击,为中国队锁定金牌。
这一刻,距离贵州组建西南地区第一家冰雪运动管理中心过去八年,距离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提出近七年。这枚金牌,实现了贵州在亚冬会金牌数和奖牌数“零的突破”。
“这是中国南方冰雪运动的历史性跨越!”南方孩子圆梦冰雪,从“看雪人”到破冰者,文颖后发追赶的成长轨迹与南方冰雪运动的发展轨迹同频共振。
2018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彼时的贵州尚是一片“冰雪荒漠”。没有专业队伍,没有雪场,甚至连冰雪运动的概念也鲜为人知。
选择一条“借力破冰”之路——将六盘水市海拔高、冬季低温的气候劣势转化为地域优势,建成北纬26度以南全球纬度最低的天然高山滑雪场;以“省队市办”模式组建起冰雪运动队,选拔苗子送往东北集训,构建起覆盖青少年至成年运动员的专业梯队。
2018年,贵州遴选一批优秀运动员前往北京,参加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的选拔。因着越野跑的积累,身体素质高、耐力强的文颖被六盘水市体校极力推荐。
“南方人,雪都没见过,怎么滑雪?”刚入选国家队的文颖从跑道转型到雪道,开始了自己的“破冰”之旅。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里,南方姑娘用冻裂的双手握紧雪杖,以“一天当两天练”的狠劲,硬是在雪道与射击靶场间蹚出一条自己的路。
2021年,文颖摘得全国越野滑雪冠军赛银牌,家乡六盘水滑雪场里人声鼎沸。从赛场到雪场,带着冰雪运动的火种,席卷中国的“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点燃了这片喀斯特山地的热情。这份热情,更在亚冬会赛场达到高潮。
如今,“南方滑雪就到六盘水”成为游客共识,“冰雪进校园”成为冬季活力之约,孩子们在雪地驰骋飞舞,一个个与冰雪有关的梦想悄然绽放——“北冰南展”已不再是简单的场馆复制,新一代投身冰雪运动的“南方力量”正重塑着竞技格局。
金牌之外,还有冰雪经济的“热效应”。六盘水市全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积极打造以冬季自然风光和冰雪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冬季体育旅游。2024年冬季,该市推出“冰雪运动+温泉疗养+民俗体验”三位一体的冬季旅游模式,实现冬季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超40%。
从亚冬会的领奖台回望,文颖夺金背后,是一条从零起步、持续发力的南方冰雪之路。这条路,始于破冰的勇气,成于拓荒的坚持,最终在“冷”与“热”的交融中,为中国冰雪运动写下跨越南北的篇章。
领奖台上,文颖将金牌贴在胸口,那里跳动着贵州1600米海拔锻造的心肺。
冰雪运动的地理坐标,被勇气与热爱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