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观山湖区围绕吉利汽车创新推进链式招商——

30家配套企业围着“链主”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中迪 刘娟

3月24日,在贵阳观山湖现代制造工业园区内,每2分钟下线一台吉利银河E5纯电车。

以新能源汽车为支点,撬动起千亿级产业集群。从2018年吉利汽车落户至今,贵阳市观山湖区通过“链主引领—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创新路径,快速聚集上下游企业。

时间回溯至7年前,当吉利控股集团与贵阳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观山湖区的汽车产业尚是一片空白。作为全省首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落地,不仅填补了贵州乘用车制造领域的空白,更在西南地区布下关键一子。

“当时园区周边只有零星几家机械加工企业,产业链配套几乎为零。”观山湖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回忆道。但正是这种“零基础”的现状,倒逼出链式招商的创新思维。政府专班在项目签约阶段就同步启动产业链图谱绘制,围绕整车制造的关键环节,制定出精准的招商路线图。

随着2023年8月吉利银河E5的正式量产,链式招商开始显现成效。该车型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对本地配套体系提出严苛要求。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观山湖区已拥有30家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产品覆盖了电池、冲压件、座椅等多个领域。

距离吉利总装车间仅1.2公里的贵阳地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正迸发着蓝色弧光。作为首批追随吉利落户的配套企业,地通见证了产业链的裂变过程。“2020年3月投产,主要进行冲压件和焊接件的生产。为更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需求,公司对生产线进行升级,还新增了6个工作站。”该公司副总经理肖涛说,通过一系列精心规划的改造措施,原产线的生产效率提升,能够同时承载多个车型的生产任务,使企业日产能突破千台大关,2024年产值较上年增长68%左右。

这种几何级数增长并非个案。在半径5公里的产业生态圈内,贵阳闪聚电池的智能仓储系统实现电池包极速配送,贵阳俱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年产量突破30万台(套),贵阳铭博的激光切割精度达到毫米级别……30家配套企业如行星般环绕“链主”运转,形成“配套圈”的独特优势。

产业链的完善催生出技术创新“共生效应”。在贵阳闪聚电池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模组。

“我们与吉利携手专注产品迭代升级,能量密度较初代产品提升20%左右。”该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张嘉鑫展示着最新研发成果。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使观山湖区的汽车专利授权量不断递增。

政府服务的迭代升级为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观山湖区创新推出的“链长+盟长”双长制,由区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龙头企业担任联盟盟长,共同破解土地、融资、人才等要素瓶颈。

链式反应,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2024年,吉利带动观山湖区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263%。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创新要素的集聚——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增新能源汽车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园区,产业人才社区入住率不断提升……

站在观山湖现代制造工业园区观景平台远眺,连片的标准化厂房勾勒出产业新城的轮廓。每天,这里有上百台新能源汽车驶向全国,每台车承载着上千个本地生产的零部件。

从单一企业到产业生态,从制造车间到创新高地,观山湖区用7年时间书写了链式发展的生动注脚。当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片热土孕育着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引擎。

--> 2025-03-27 观山湖区围绕吉利汽车创新推进链式招商——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725.html 1 30家配套企业围着“链主”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