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

周真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促进基层民族工作落实,用好基层民族工作治理“绣花针”,才能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脱虚向实:浸润基层民族工作治理。党的民族工作是在实践中,在对基层民族工作治理的不断总结中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中,不断深化对民族工作的理解,推进党的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脱虚向实的过程即是从新的理论走向新的实践的过程,是走向基层、走向人民群众得到进一步深化与运用的过程。要对广大民族地区干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抽象理念具象化,使得抽象理论变得更加有形、有感,使得民族地区干部“懂得、识得、悟得”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理论,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水平与能力,推动民族工作的具体落实。民族地区干部要掌握合适、合理的工作方法,利用丰富多样、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巧妙地将党的民族政策、大政方针以群众所能理解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民族工作的质量。

由浅而深:提高基层民族工作干部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华于党的民族工作的百余年探索,要使理论正确运用于实践必须从基层发力,在由浅而深的理论教育中提升基层民族工作干部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等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因此,必须提高民族地区干部对各民族血脉相融的认知,清楚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生的血脉已融入基因之中;提高各民族信念相同的认知,信念相同即中华民族大统一的信念,树立中华民族不可散的大统一信念;提高各民族文化相通的认知,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中促进文化相通,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提高各民族经济相依的认知,明白要促进各民族群众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性,在推动经济交往中,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提高各民族情感相亲的认知,明白情感相亲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两个纳入”:不断提升基层民族工作干部治理能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必须持续推动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提高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能力,从而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持续在体制构建、组织保障上发力,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从干部培养上发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中。

(作者为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

--> 2025-03-2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590.html 1 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 /enpproperty-->